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北大湖 >> 北大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自招政策收紧下的河南竞赛江湖一无所获还是

来源:北大湖 时间:2023/5/26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宋迎迎/文沈翔/图

11月28日至12月4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河南省化学学会和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承办的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就将在河南郑州拉开帷幕。

作为学科竞赛中的顶尖赛事,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和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并称为“五大学科竞赛”,由于云集了全国各路顶尖学子,很有一些“神仙打架”的意味。今年正逢自招政策变化,加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招生组都将前来,这场比赛更加有了风向标的意味。

风波之中,学生、家长如何应变?真实的竞赛生究竟是怎样的状态?走近这场比赛,走入河南的竞赛江湖,或许能找到答案。

◇◆学科竞赛:孩子们的江湖

“大三甲”,无数河南孩子的命运在这里汇集

“这是全国学竞赛中最顶级的赛事,对举办城市竞赛水平要求很高。能来河南,也意味着对我们水平的认可。”11月的河南,凛冬刚到,深秋未走,但气温仍常在15度以上徘徊。聊到本月28日即将开始的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河南省化学学会秘书长侯益民的语气也热了起来。他对记者掰着手指头盘点起来:参加角逐的河南省队有17名队员,人数历年最多,且不乏高手,成绩很值得期待……“就像是神仙打架。”

“不过,孩子们还在备考,你要了解河南的竞赛江湖,可以从其他学科入手。”他说。

在河南,高中名校有着“大三甲”的说法,分别指的是: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这三所学校也集中了河南绝大多数的学科竞赛资源。省内其他学校中虽然也有从事学科竞赛的,但尚未形成规模。

按照现行政策,参加五大学科竞赛并拿到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的名次,就相当于拿到不少“双一流”高校的自主招生“敲门砖”,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如果能够入选国家集训队,更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年又一年,围绕着这项基本定律,无数河南竞赛生的命运在“大三甲”汇聚,构成了河南竞赛江湖的基本秩序。

省内不少学生家长口中,“大三甲”学校中,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化学和生物,郑州一中的数学,省实验中学的物理,在最近的学科竞赛中均有着优秀的表现。记者获悉,这次的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河南17名队员中有10名都来自该校。

作为河南竞赛的生力军,“大三甲”的确培养出不少光芒亮眼的孩子,拿近两年来说:

杨雨翔,郑州外国语学校,去年3月,第29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上,世界第6,拿到国际金牌;

王晨瑜,郑州外国语学校,去年7月,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世界第6,为我省再添一枚国际金牌;

常弋阳,郑州一中,去年11月,第34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上,获得全国金牌,且拿到河南唯一一个数学国家集训队名额;

孟昱,郑州外国语学校,今年7月,第3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得国际金牌;

朱岳宸,省实验中学,在本月刚刚结束的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上拿到全国金牌,而且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

……

当然,这样优秀的孩子在河南还有很多。对他们而言,高考,自不必多说,保送,也早已经麻木。对他们和他们身边的人而言,什么又能真正波动情绪,挑动神经?

(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省实验中学收获2金1银1铜。省实验中学供图)

少0.2分,金牌与金牌大不相同

“你家孩子挺有意思,总想坐后排,说这样能把握全局。”记者见到省实验中学物理竞赛主教练金宝库时,他和一位学生家长的对话刚刚收尾。

“有专长的孩子,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脾气。”回过头来面对记者,金宝库敛了敛神色,他说,竞赛班的孩子最有共性的特点是“钻”。“要不也不会搞竞赛,你说是吧?”

得知记者想要了解竞赛生,金宝库叫来了刚刚参加过物理奥赛决赛的学生黄春阳。“你可以先问问这个孩子。”

黄春阳来自商丘民权,初中就是当地的“学霸”,高中进入省实验中学的物理竞赛班。在这里,竞赛班学生白天和其他班同学一样正常上课,晚自习和周末、寒暑假则用来冲击学科竞赛。“基本上三天的假期会被砍掉一天,五天的话砍掉两天。两年学竞赛下来,做的题能跟有差不多一米高”。

在不少人印象中,竞赛生是在牺牲别的科目“走独木桥”。金宝库表示,只要了解竞赛班的作息时间,这样的说法就站不住脚。记者走访“大三甲”学校得知,在高一高二阶段,省内竞赛生的课程设置和平行班的同学完全一样,不会挤占任何一门的学习时间。

“年以前,我们竞赛课的老师配得会更强一些,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竞赛科目上,这样他们考上竞赛就保送走了。”郑州外国语学校竞赛部主任、化学教练徐学文打趣道。不过,自从年大规模保送政策取消后,这样的配置已经改变。“现在我们是所有学科都尽可能强,让孩子协同发展。”他说。

推荐黄春阳接受采访,金宝库直言是因为今年他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在刚刚结束的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省实验中学的朱岳宸和黄春阳都拿到了金牌,前者同时入选国家集训队,成为北京大学保送生。后者虽然也拿到了金牌,但由于0.2分之差排到了第51名,从而与国家集训队无缘,这也意味着他无法拿到保送这道“金牌”。

“竞赛就这么残酷,0.2分天差地别。”不过,黄春阳对记者说,自己其实挺满足的,因为原本压根没想到能进前。记者注意到,他的眉毛在说这话时抖了几次,在一些心理学著作中,这样的动作被解读为“无可奈何的情绪”。

惋惜虽然有之,但在外人看来,这个孩子已经拿到了足够多的高考筹码。按照惯例,全国决赛的金牌足以拿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最优惠招生政策。事实也确实如此,最终,黄春阳和银牌的张葓森都签约清华大学,铜牌的史宇飞签约南开大学物理伯苓班,他们都拿到了自主招生的最优惠政策。

对于大多数竞赛生来说,这样的优惠幅度能让他们的高考“跟玩儿一样”。

◇◆那些家长:政策往哪边吹,焦虑就往哪边倒

冬令营,元一周高校:我们喜欢竞赛生

“别的孩子都在学,不学咋行啊?”在郑州一家大型培训机构,咨询完的张宁(化名)夫妇正商量着是否要给孩子报数学竞赛班。挑动他和妻子那根神经的,是培训机构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该培训机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