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村通过“六治”基层治理模式让村容环境更美丽、村民生活更美好。这是村民在花生地里劳作。
4月13日下午,在博罗县湖镇镇坪山村,村干部正带领多名村民清扫村道。
党群同心、干群合力,这是坪山村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成果体现。
近年来,在博罗县委政法委的指导下,该村积极探索以“政治”统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先导、“智治”支撑、“美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六治”基层治理模式,逐步凝聚起“六治”协同的基层治理合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激活党员干部干事热情
组织力是农村治理的关键,组织力强,农村就能固本强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以“政治”为统领,该村激活了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今的坪山村,主村道干净整洁,两边视野开阔绿意盎然。时光回到年,坪山村建成了一家集田园风光、亲子拓展、古村文化、越野露营、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欢乐稻场”,吸引了不少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前来。然而,由于当时村里环境卫生脏乱,且缺乏配套的居住设施,游客多是当日往返。
其实,这个症结很明显。“环境问题不解决,就留不住人,更别谈发展产业了。”坪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少明说,坪山村乡村振兴实践破局的关键在于人居环境整治,而环境整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
症结的解决,关键在人,重点在行动。如何将群众调动起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于是,坪山村突出基层党建引领,形成了党员领跑、干群携手、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筑牢人居环境整治的政治堡垒。
村道拓宽要拆自家房子还没钱补偿,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坪山村实行党员挂钩到户,党员干部多次上门,反复与村民沟通,取得村民的理解。房前屋后卫生脏乱,党员干部上门规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带领村民一起清洁村道。疫情之下复工复产,党员干部带头春耕春种,陈少明还带头复垦了30多亩,种上花生、水稻等作物……
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看到村里一天天美起来,我们生活在这里也更舒服。”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袁杜香喜上眉梢,为了给美丽乡村出力,她有空时就会与其他村民一起,自愿清扫杂物,“这里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村里好了我们的日子才会更好。”
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村民自治是基层自治的重要载体。在坪山村,和袁杜香一样积极参与建设的村民还有很多。这背后,正是坪山村通过规范培育村民自治,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基层社会活力的结果。
以前,村民放养家禽,一来影响美观,二来容易给过往车辆带来安全隐患。于是,坪山村制定了“鸡鸭圈养,鸡鸭放出马路压死免赔”的村规民约,解决了家禽四处排便带来的脏乱现象,也减少了家禽被路过车辆压死导致的纠纷和安全事故。同时,坪山村还实行人居环境整治门前“三包”制度等,以村规民约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为人居环境整治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去年以来,坪山村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引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拓宽改造村道约7公里,拆除危房、旧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后、空地约5万平方米,并开展河道沟渠、鱼塘清理等。坪山村通过“美治”提升,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让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法治+德治+智治”让农村更和谐
开展普法知识下乡、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推进村务工作……坪山村大力加强“法治”保障,发挥“德治”先导作用和互联网的“智治”支撑,让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该村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走村串户派发宣传资料,并与村民面对面讲解法律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切实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开展家风教育,促进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形成。此外,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智治”作用,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