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北大湖 >> 北大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85万只武汉市沉湖湿地冬候鸟数量再创

来源:北大湖 时间:2023/6/19

5月23日上午,沉湖湿地东部,荷叶“铺”满半幅水面,在微风下摇曳。

“以前可不是这般美景。”冯江说,这片约30亩的池塘,位于沉湖的湖滨地带,由于地势较高,一度被围垦成鱼塘。

沉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西南部,由沉湖、张家大湖、王家涉湖和杜家台分蓄洪区部分区域组成,总面积17.4万亩,是一处典型淡水湖泊和泛水沼泽湿地。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水草丰茂,生机盎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上世纪60年代,为开展农牧渔业及芦苇生产,周边乡镇开始围垦湖泊、滩涂,从事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湖泊面积缩减。

年起,蔡甸区陆续完成全区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和禁养区退养、通顺河流域(含沉湖湿地)“三网拆除”,以及沉湖湿地退养还湖(湿)工作。

“这片30亩的鱼塘,就是年开始退养还湖的。”冯江说,由于长期高密度养鱼,鱼塘干涸后,没有植被,也缺乏足够的生物,“像一道伤疤”。在退化湿地修复的过程中,通过破除鱼塘堤埂实现与外围水系的连通。“夏天丰水期涨水,冬天露出滩涂地,通过这一水涨水落的自然过程,带来大量生物安家。与此同时,在池塘内种植少量莲、菰、芦苇等本土优势湿生植物,实现水质改善和防风固沙。”

如今,一道道昔日的“生态疤痕”,变成了一片片水草丰美的天然湿地。在沉湖湿地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已经不见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痕迹。

02

8.5万只!

冬候鸟数量再创新高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何小白摄

大滨鹬,全球濒危物种,和大熊猫是同一个级别。大滨鹬有“洁癖”,对水质环境要求很高,不吃受污染的食物。年5月,有志愿者在沉湖湿地观察到了大滨鹬。

“鸟中大熊猫”用脚投票,是对沉湖湿地生态的最大的认可。截至目前,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5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

“每年10月至12月,各类候鸟会陆续抵达沉湖,次年2月至3月会陆续离开。因此,每年1月监测到的候鸟数量,是最稳定准确的。”冯江说,近年来,沉湖湿地的冬候鸟数量稳定增长,年1月为6万只、年1月为7.72万只,今年1月达到了8.5万只。

“退养还湖、生态修复的效果,正在显现。”冯江说,在沉湖湿地,水里的鱼虾,滩涂上的底栖动物,草地上的植物茎叶、种子,都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就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一只乌鸫从树上飞落到记者脚边不远处,鸣叫着觅食。

03

AI系统“红外”观鸟听音辨鸟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设有洪北、黄家合子、沉湖、七壕4个保护站,共有59名工作人员。

为更好掌握湿地“健康状况”,去年7月起,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探索建立智慧湿地系统,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识别鸟类,实时监测水文、水质、气象等环境指标,模拟展现水文过程、植被分布与水文关系、游客活动与鸟类分布关系等场景,具备指挥调度处置突发事件等功能,目前已投入使用。

在一棵树的树干上,固定着一个红外相机。“这就是智慧化平台的信息收集终端之一。”冯江说,取景范围内一旦出现动物,红外相机可自动抓拍,并将画面实时传回系统后台进行储存。“野外的兽类,都会形成自己习惯走的兽道,我们一般将红外相机固定在这些兽道附近,进行抓拍。”这样的相机,在沉湖湿地已经布设了80多台。

“鸟类的多样性,能直观体现沉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好坏。每种鸟的叫声,声音频率都有区别。”冯江说,沉湖湿地还布设有声纹采集器,该装备可收集一定范围内鸟的叫声,并形成音频文件。智慧湿地系统将音频文件与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比对,即可通过声音识别鸟的种类。

“智慧湿地系统不仅可以辅助我们直观了解湿地的现状,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推算出湿地的最大访客承载量。”冯江说。

(来源|湖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