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我们经历了眼泪不足以代表的悲哀。炮火击穿了前一年美国总统的“友好访问”,包括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人权”。
一场生命行走有两个家乡,自然生命的童年故乡,职业生涯的精神家园。半月谈正是我职业生涯的家乡,在这里我走过了年至年19年时光。
人的记忆是由画面组成的,19年半月谈时光里,数不清的采访场景掠过一幅幅画面,而年《向克林顿提问的北大学生》及年《再访向克林顿提问的北大学生》采访场景如记忆画廊里的光斑,隔着岁月鲜明得触手可及。
藉由半月谈创刊40年的大日子,回溯20多年前这次采访经历,静心凝神间仿若昨天。
李玲:年至年在半月谈杂志社工作,曾任读者来信编辑室、《半月谈》编辑室编辑。现任配天投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
一场春花
年6月25日至7月3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次克林顿访华人数达多人,是历来最多的,其中随团采访记者有多人。而年布什访华时总人数是人。
在克林顿访华前,美方向北大提出,克林顿在北大发表演讲时,要使用白宫的讲台。北大坚决拒绝,称在北大演讲就要用北大的讲台,还特别以不久前意大利总统在北大演讲的照片“说明”这是北大一贯做法。后来,双方都做出妥协,即用白宫的讲台,但是讲台上要悬挂北大的标志。
各种因素叠加,克林顿访华期间,一系列正式活动之外的游览和活动成为全球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