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北大湖 >> 北大湖发展 >> 正文 >> 正文

深邃历史文化与幽静景观互动融合的昆明闻一

来源:北大湖 时间:2023/9/30

当我来到位于云南昆明市北市区俊发城的闻一多公园时,深深被公园的旖旎风景和深邃历史文化所吸引。

漫步空气清新、树绿草青、湖水荡漾,与昆明特色民居相融的公园幽径环境里,品味到了历史悠远的回荡和现代生活的美好惬意。

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的闻一多公园分为北入口广场、纪念景墙区(纪念馆)、主体建筑区域、旧居展示区、南湖漫步五个部分,其公园设计方案理念源自“红烛”。

穿过树林草地,顺着人行健康步道往里走,一栋红色高大宽敞的、状似红船的建筑体出现在眼前,这是闻一多纪念馆。

闻一多纪念馆设置了4个主展厅,附设多功能厅、室外展廊、会议室等主要功能设施,并配套了咖啡座、烛芯广场、水边小径、室外水景等。

纪念馆门口的一片湖水形成荷塘月色公园,庭院内立有闻一多先生的雕像。附近东西片区林木茂盛,丛林密布,青草萋萋,林荫慢行道独特幽静,幽径旁边两排前后排立的白底波纹主题文化墙上,展示着闻一多先生的绘画、印章、诗歌等作品。

公园内的闻一多纪念馆线条如红烛的“烛”字,“烛”的火字点燃,作为纪念馆建筑主体。其建筑主体远看象红船,近看似火炬,在公园内独特耀眼,独树一帜。

纪念馆的独特建筑设计缘自闻一多先生顺应历史洪流,成长为集文艺名家、学术大师和民主斗士于一身的文化巨人,从而使“心火发光”的幽微红烛升腾为照亮夜空的熊熊火炬。

幽静环境和绿色景观与深邃历史文化交融互动。闻一多公园是集闻一多、朱自清旧居等文物设施,以民盟广场、闻一多诗墙、文化长廊、自清池、红墙广场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园林建筑,是集历史文化、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居住区公园。

走进这座美丽的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茂密的树林和地上的茵茵绿草。公园内空气清新,绿树花草翠绿耀眼,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公园中心的南湖水质清潋,波光荡漾。一条余米长的环形健康步道串起公园各个角落。

在丛林密布的幽径和高大的树冠阴凉下,一条条彩色别致的铁制坐椅错落有致摆放其间,供游客休闲倚坐。漫步公园,就仿佛走进一个花的海洋和绿色世界。

在公园中心地带,有两栋老式的白墙灰瓦民居,建筑风格为昆明传统“一颗印”民居建筑。

始建于年前后的这两栋民居为两层土木结构,坐西向东,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当年,闻一多先生来到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时,他和朱自清曾居住在这里。

年随西南联大南迁昆明的清华文科研究所曾经也租下过该房用于教学、研究兼住宿使用。闻一多先生及其家眷、朱自清先生等学者和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们先后在这里居住并从事教育研究活动。

闻一多、朱自清在此居住期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学术研究。现在是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也是“清华文科研究所旧址”。

在闻一多、朱自清旧居和“清华文科研究所旧址”旁边不远处,是处于公园中心地带的南湖,湖水碧波荡漾,湖水周边被绿茵茵的芦苇包围着,湖面上不时有十多只鹅鸭游荡嘻戏,一群群不知名的水鸟偶尔在水面上朴腾飞翔。

徜徉在夏日的南湖堤岸,柳树依依,湖风习习,顿感凉爽惬意。

傍晚时份,彩霞染红了天边,映红了湖面,点点红光在湖面上闪耀,晚风吹来,让人悠然心悦。

近处的石桥、楼阁,周边的高楼形成倒影,仿佛静卧在湖面上。水面水绕楼、楼傍水、楼水相依,形成一幅美丽多姿的楼水画卷,令人神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