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冰雪预售上,吉林省冰雪产品的在线销售再创新高。吉林省冰雪产业领跑的态势越来越明显,那么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将重点在哪些层面深耕,争取更大的突破呢?
为迎接新雪季,抢抓市场先机,我们联合国内知名OTA平台,于10月25日启动“温暖相约燃冬吉林”“双11”冰雪预售系列活动,截至11月11日,冰雪产品预售总额突破5.5亿元,领先全国冰雪市场,这也充分体现了吉林冰雪的市场认可度和产品号召力。
回顾“十三五”,吉林冰雪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新发展路径。展望“十四五”,我们力争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冰雪装备为核心,以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等相关产业门类为支撑”的“4+X”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吉林冰雪发展的步履铿锵、未来可期。
将在五大方面进行深耕,实现突破。
一是引领冰雪实践。坚定不移地把吉林省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冰雪经济重要指示的创新实验田和先导区、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国冰雪经济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二是重构冰雪格局。重点打造长春吉林、大长白山、通化梅河、松原白城四大冰雪产业集聚区,发展东北中部、中蒙俄、东北东部三条冰雪产业走廊,推进冰雪丝路带建设,系统构建“四轮驱动”“三廊串联”“一带延伸”的冰雪发展新格局,强化冰雪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升级冰雪品牌。坚持“以冬季带四季、以冰雪聚文旅”的发展理念,立足“冰雪+”,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冬季度假综合体,创新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冰雪主题节事活动,同步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业态、扩大营销、引领市场,提升“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品牌力、竞争力。
四是深耕冰雪文化。推动吉林特色文化与冰雪元素创新融合,以艺术化、形象化、国际化的方式诠释“最美雪花飘落在吉林、最佳品质滑雪在吉林、最好冰雪故事在吉林”吉林“冰雪三宝”,大力发展冰雪文艺创作、冰雪博物馆、冰雪艺术中心、室内外冰上光影艺术等特色项目,打造吉林冰雪特色商品体系和“吉林粉雪”超级IP。
五是扩大冰雪开放。以“冰雪丝路”为桥梁纽带,以吉新两省区共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引领,以高端会议论坛、滑雪联赛等为重要载体,推动跨省区、跨国界冰雪产业合作,拓展冰雪经济“朋友圈”,实现开放共享、互惠共赢。
具体做法是:
创新引领,
构筑冰雪经济新高地
聚焦后冬奥时代,以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为目标,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冰雪经济支撑体系,促进和强化产业集聚,丰富和优化产品供给,培育和打造投资消费热点,提升和塑造吉林冰雪品牌,坚定不移地把吉林省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冰雪经济重要指示的创新实验田、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国冰雪经济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01
科学化布局,
拓展冰雪产业发展空间
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全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综合交通体系、自然生态格局等基础,着眼全国,对标世界,系统构建“四轮驱动”“三廊串联”“一带延伸”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轮驱动。从资源禀赋、地域特色、目的地体系建设和差异化协同发展方面,集聚高端要素,聚焦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和西部以查干湖、嫩江湾为核心的冰产业集聚区,推动率先创新发展,形成四轮驱动、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竞合共赢、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与品牌效应。
打造长吉都市冰雪与休闲度假集聚区。以冰雪产业为重要纽带,加快推进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冰雪与汽车、电影、光学、科技、商业、乡村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冰雪会展、都市冰雪、高水平滑雪度假区、训练场馆、冰雪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园、冰雪文娱项目等,建设东北亚国际冰雪产业交流中心、冰雪人才培训中心、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重点提升长吉都市冰雪产业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轻型冰雪装备产业园。
打造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集聚区。整合长白山区域的冰雪生态度假资源,布局高端、复合、创新的世界顶级冰雪生态度假项目,建设以高山冰雪运动、滑雪度假、温泉康养、森林度假为重点的、东北亚最大规模的冰雪生态度假和温泉休闲集聚区。重点培育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鲁能度假区滑雪培训与竞技集中区,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冰雪体育赛事。推进延边冰雪生态旅游与民俗文化集聚区,打造冰雪深度体验区、冰雪旅游度假区、温泉康养体验区、冰雪乡村旅游区。
打造通梅冰雪融合发展集聚区。培育通化滑雪度假与红色、康养等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我省雪产业第三极,重点建设以通化万峰、果松、青龙山、滑雪博物馆和梅河新区等为核心载体的重大冰雪项目,推动与农耕文化、抗联文化、高句丽文化、葡萄酒文化、中医养生、城市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集冰雪度假、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多元化发展的冰雪产业集聚区,不断延长冰雪产业链条,形成以冰雪文化引领的产业集群。
打造松白冰产业集聚区。以查干湖—嫩江湾为龙头,以“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为主线,大力发展冰湖渔猎文化、冬捕休闲旅游、冰上运动、温泉度假和寒地特色产业等,强化冰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优势聚集,加快打造“大查干湖”世界级渔猎冰都旅游名片、嫩江湾冰上休闲度假基地、“东北水乡”中国著名河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廊串联。构建以京哈高速高铁为轴心的东北中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珲乌高速为轴心的沿中蒙俄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沈白高铁和鹤大高速为轴心的东北东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三大冰雪产业发展走廊。
建设中国东北中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G1京哈高速、京哈高铁为基础,联动长春、沈阳、哈尔滨三大省会城市,整合东北三省中部都市冰雪资源,共享冰雪旅游客源,集中力量打造东北以中心城市为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冰雪产业核心区,加快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携手打造东北三省冰雪经济共同体。
建设沿中蒙俄冰雪产业发展走廊。顺应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以珲乌交通大通道为主轴线,以长吉都市圈为腹地,以查干湖—嫩江湾冰经济中心和大长白山区域为两翼,向东通过延边州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远东地区相连,向西通过白城市经阿尔山对接蒙古国,打通中蒙俄冰雪产业联通与促进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以及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冰雪产业交流与合作。
建设东北东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沈白高铁和G11鹤大高速为基础,串联长白山区域的通化市、梅河口市、白山市、延边州等,向西与抚顺市、沈阳市相连,向东到达敦化,通过鹤大高速向北延伸到黑龙江的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等地,构建大长白山区域以及东北东部地区冰雪产业的重要通道。
一带延伸。创新推进冰雪丝路带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全球冰雪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吉林与国内冰雪省份、周边国家及欧美“世界粉雪基地”间的冰雪经济大通道建设,构建开放共享的国际交流交往和区域合作新平台、新机制。鼓励省内东西冰雪流量互换,共建东北冰雪经济功能区;加强京吉、京浙协作,推动冰雪经济形成向南开发、向北链接、向东拓展、向西延伸的战略布局。对标国际,引领吉林加快开发建设一批场地设施一流、综合服务一流、游客体验一流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和世界级精品冰雪景区。
02
全链式发展,
打造现代冰雪产业体系
立足吉林省冰雪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冰雪装备为核心,以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等相关产业门类为支撑的“4+X”产业体系。
冰雪旅游:进一步发展冰雪景区,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综合体、冰雪小镇等,提高冰雪旅游配套设施与综合服务水平,新增1-2家冰雪主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冬季旅游接待人次达1.2亿,冰雪文化旅游总收入达亿元。
冰雪运动:全省滑雪场数量达到座,争取组建冰雪项目专业队30支,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0万,冰雪竞技运动水平显著提升。
冰雪文化:推进冰雪丝路文化核心区建设,挖掘冰雪文化价值,打造系列冰雪文化主题IP,讲好吉林省冰雪故事。打造3-5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冰雪文化艺术作品。提升冬季节事活动品牌影响力。提高省内冰雪商品品牌价值,推进“冰雪商品店”进景区、进度假区。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传播和弘扬冰雪文化。
冰雪装备:全省冰雪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60亿元,差异化打造3-5个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培育15家冰雪装备重点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孵化基地、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3个。初步构建全省冰雪装备产业体系,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03
多元化供给,
深挖冰雪产业发展潜力
坚持以冬季带四季、以冰雪聚文旅的发展理念,立足“冰雪+”,培育若干世界一流冬季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冰雪主题文旅项目,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业态,打造吉林冰雪供给侧“升级版”。
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冰雪改革实践。锚定后冬奥时代,探索和制定冰雪经济发展的顶层政策设计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冰雪资源普查工作,制定《吉林省冰雪资源普查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深化吉新合作,编制《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共同申报建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组建成立吉林省冰雪产业标准委员会和冰雪经济国际专家智库,探索建立中国冰雪经济数据中心。
坚持四季运营,推进冰雪项目建设。加快长春莲花山、吉林松花湖、松原查干湖、通化万峰、延边仙峰等重大冰雪项目建设。指导敦化六鼎山、敦化老白山、长白山鲁能胜地、珲春防川等创建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探索开发四季运营业态产品,推出“四季滑雪”“天池雪”“林海雪原穿越廊道”“查干湖冬捕”等特色产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产品。扩大项目规模,增强度假属性,提升度假承载力,导入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康养休闲、高端度假、文化艺术等多元品质业态。推进标准化冰雪场馆建设和管理,通过新建、扩建、升级冰雪竞技场馆,按照高、中标准建设30座竞技滑雪场、20座标准滑冰馆、个以上室外可移动冰场,完成全省重点冰雪场馆标准化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坚持深挖价值,丰富冰雪产品供给。鼓励“小镇+滑雪场群”发展模式,在长白山二道白河镇、抚松松江河镇、通化金厂镇等区域,拓展主题更多元、功能更互补、承载力更大的冰雪旅游发展空间。重点在长春、吉林两个核心城市和全省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发展融入“冰”主题的冰雪乐园、冰雪艺术中心、室内外冰上光影艺术等项目。打造高水平冬季温泉康养项目,发展大型温泉度假酒店、国际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康养公寓等,推出“温泉+滑雪”综合业态。注重文化注入,发展一批“长白雪乡”“朝鲜族雪乡”等高质量冰雪乡村旅游点,带动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乡村美食、文化节庆、乡居民宿、研学教育等联动发展。
冰雪经济重大项目
1.吉林北大湖中瑞冰雪小镇:建设二道沟、三道沟、白马虎山滑雪场和中式度假村、国际文化艺术村、体育馆、国际会议中心、冰雪乐园等。
2.抚松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滑雪场、主题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冰雪运动体验馆、民俗文化村、生态体验村、温泉中心和服务配套设施等。
3.北大湖国家雪上训练基地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要建设运动员公寓、综合训练馆及训练辅助等设施。
4.北大湖度假小镇项目:占地面积12.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3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栋星级酒店、7栋服务公寓和1座商业娱乐服务中心。
5.北大湖冬奥村项目:占地面积2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9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精品酒店、运动员公寓、缆车站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
6.北大湖滑雪场山地续建项目:占地面积1.25公顷,新建高速缆车3条,总长度米;新建造雪系统及原造雪系统提升;改建山顶餐吧;提升电力系统,增加夜场灯光设施及防护设施等。
7.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扩建:扩建雪场35万平方米,建设飞行营地、水上乐园和旅游度假小镇集群。
8.长春天定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集旅游、观光、运动、娱乐、住宿等沉浸式体验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包含长春冰雪新天地、天定山滑雪场等。
9.长春世茂滑雪场:建设滑雪综合服务设施,推动雪道升级改造。
10.通化龙堡森林度假村:建设冰雪迪士尼、山地运动城、温泉俱乐部,配套建设中初级、中高级滑雪场。
11.通化万峰滑雪场:建设31公里雪道和游客集散中心、滑雪服务大厅、度假酒店、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
12.通化MVR世博村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山地滑雪度假、高原雪上体育运动训练、户外青少年教育和温泉四季康养度假区。
13.辽源龙头湖冰雪旅游综合体:建设滑雪服务中心、高中低滑雪道、魔毯道、索道及山顶服务区。
14.吉林北大湖青少年雪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雪道37条,总长度24公里,造雪管线28公里,新建缆车7条,购置造雪机以及压雪机,雪地摩托等。
15.延边长白山仙峰滑雪场:建设滑雪道29条、空中索道9条、度假村、酒店公寓等。
16.白山市四季冰雪旅游乐园:建设集旅游、滑雪、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雪场、游客服务中心、四季彩虹滑道、游客露营区等。
17.靖宇南山滑雪场:总用地面积55.53公顷,总建设用地34.02公顷,建设雪道9条,索道缆车1条,相关服务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18.长白山冰雪运动中心项目:位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总建筑面积.7平方米,总投资5.7亿元。
04
高水准提升,
厚植冰雪运动发展优势
以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加快发展为主线,在不断巩固“精兵”优势项目基础上,建立“全面布局、突出重点、跨越式发展”的吉林冰雪运动发展新模式。
努力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充分发挥吉林省冰雪场馆、场地等硬件设施条件,提升办赛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紧抓北京冬奥会契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进一步优化调整冰雪运动项目布局,扩大优势项目,提升潜优势项目,突破一般项目。推动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
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打造“健康吉林·乐动冰雪”系列活动,每年举办冰雪活动总数在0项次以上。建设青少年滑雪培训基地、冬夏训练营地、亲子户外运动探险营地、青少年冰雪俱乐部,不断提升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比例。深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等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申请承办“大众越野滑雪”“大众高山滑雪”等国家级群众冰雪体育赛事活动。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冰雪、参与冰雪,培育大众冰雪运动消费市场。
培育冰雪竞赛表演市场。积极举办国际国内冰雪赛事,承办滑冰、滑雪等国际国内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打造多维度、多层级的赛事产业链条,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竞赛体系,发挥冰雪竞技体育的引领作用,建设国内精品冰雪赛事集聚区,打造国际冰雪赛事中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赛事表演,支持各类主体引进或开发各类冰雪竞赛表演特色赛事,构建竞技赛事、职业赛事、群众赛事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多层次冰雪竞赛表演格局。
05
内涵式发展,
赋予冰雪文化高附加值
推动吉林特色文化与冰雪元素创新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内涵突出、创新能力强大、知名品牌众多、公共服务完善的冰雪文化体系。
发展冰雪文化新型业态。深度挖掘吉林冰雪文化内涵,增强冰雪与现代艺术、电影文化、影音娱乐等的嫁接融入,鼓励省内艺术团队围绕冰雪艺术、动漫、娱乐、出版、传媒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作。依托全省重点冰雪文旅项目,结合吉林特色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打造冰雪实景演艺等文化项目,实现5A级景区和重点滑雪度假区冰雪演艺项目常态化。选择重点冰雪城市或景区,打造“粉雪传奇”等3—5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冰雪文化主题系列IP和常设性的冰雪舞台剧、歌舞剧等,支持冰雪乡村旅游点打造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非遗或民俗小节目、小舞台,讲好吉林冰雪故事。
塑造冰雪文化核心特色。打造“雪博会”以及“一会十节百活动”品牌载体集成。推动“冰雪”融入东北抗联文化、关东风情和新时代文化等,传承红色基因。提炼冰雪文化和民俗文化符号,把冰雪艺术化,创新设计具有代表性、易推广的吉林冰雪形象、徽标标识。创意研发吉林冰雪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全省冬季特色商品体系和“吉林粉雪”超级IP,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冰雪商品销售网络。加快冰雪博物馆建设,挖掘冰雪文化价值,打造中国冰雪文化高地,引领中国冰雪文化风尚。
06
高端化打造,
推动冰雪装备“吉林制造”
按照“释放市场红利,发展冰雪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核心技术,逐步进军大型装备,打造东北亚冰雪装备制造业高地”的路径,推进吉林冰雪装备产业发展。
加强冰雪装备产业园建设。利用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及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一流冰雪企业、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吉林,形成集聚效应;加强与北京、河北、浙江、福建等地区合作,实施“冰雪企业直通车”计划,引进国内高端冰雪制造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建设“吉林海外冰雪装备人才工作站”。
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鼓励本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独立研发等方式,接轨世界先进技术,量产滑雪场索道、造雪机、压雪机等高端冰雪装备,力争在冰雪装备产品、技术资源等方面有所突破,打造“吉林冰雪制造”品牌。建立冰雪装备供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冰雪装备器材展会,提高本省企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开拓冰雪装备器材市场。
加大冰雪装备科研力度。与国内外冰雪产业科研机构开展高层次合作,积极培育科技研发力量,发展涉冰雪的产业孵化平台。依托吉林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冰雪旅游场地装备和智能服务技术实验室”,开发高端冰雪文化旅游装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