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阳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级新生
年幼时我常常被长辈问起各种源远流长的问题(似乎每一代人都是如此),其中两个是:“想考什么大学啊?”“以后想当什么呀?”而我的回答也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想考北大清华!”“想做科学家!”在当时的我看来,无论哪个都像海外仙山一样,聊起来倒是心驰神往,操作起来就摸不着头脑。尽管如此,我也像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一边奇怪着他们为啥要抄袭我的回答,一边又暗自蓄力,试图证明自己才有资格当原创。
★
★★★
★
时间快进到年夏,转眼我已坐在师大附中的明月塘边听书声琅琅。至此我已经顺利地实现了之前的小目标,心中也开始浮现出一塔湖图的风光。
高中的前半段,课内学习显得不够波澜壮阔,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得挺好。然而年春节一过,突如其来的新冠就让我的高中生活翻到了崭新的一页,线上学习成为了机遇加挑战(很不幸它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挑战)。恢复线下教学之后我的成绩开始波动,随之而来的有沮丧失望有自怨自艾,有“从头收拾旧山河”时含泪的微笑,当然也有励志的绝地反击,也有重返巅峰的喜出望外。高三上学期终于横扫饥饿做回自己,好景不长却又迎来了理综合卷的迎头痛击。于我而言,理综合卷之初可谓是至暗时刻,我在近乎疯狂地训练理综之余还要保证语数英的时间。所幸付出终有回报,在二模之后,我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天长一分”那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在高考结束的两月余后回望,我庆幸在我陷入迷茫时有父母的陪伴、良师的指点、好友的鼓励,我庆幸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有惊雷在我耳边炸响,我甚至庆幸我的漏洞有机会提前暴露因而还有足以力挽狂澜的时间。我万分感恩明月塘边的三年时光。
第一次真正和北大面对面交流是在年的盛夏,我参加了北大暑期学堂。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没能去成北京(遗憾的是我至今都只在视频里云游过燕园),只得转战江西师大,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北京大学在我心里竖起一座高标。我结识了超级优秀的学长学姐,超级优秀的同学们,有幸听到了诸多学术大师的讲座。“未名湖畔好读书”,燕园便是我高中尤其是高三时的灯塔,我努力地向着这束光奔跑。
暑校的纪念品是北大专门为我们定制的台历,从去年暑假到今年七月录取结果公布,我一直把它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地方,休息时抬头便能欣赏燕园的四时风光。之后我与北大的每一次接触,如寒假学堂、强基计划,都让我对北大的印象更深刻、更美好。我知道大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本科生活是打牢学术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探索心中热忱、培植综合素质、发现全新天地的机会。欲追寻最真实的自己,我万分向往即将到来的未名湖畔的四年风景。
到今天,儿时的两句戏言已有一句变成现实。我觉得我这十八年时光就像是在童话故事里杰克的通天魔豆上努力地向上爬,尽管中途有酸甜苦辣,但每一个岔路口我都懵懵懂懂走对了方向,因此不能不说我是幸运的。至于另一句话,我尚且还不能预见我的未来,不过我选择了应用物理专业,想来应该是在路上了。我不知道进入大学后我对“想当什么”这个问题会不会另有回答,但我相信,在包罗万象的未名湖畔,只要我上下求索,其中一定就有属于我的答案。未名湖是我的新起点,我将从这里去往更远的地方。
来源: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招生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