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灵魂:未名湖
正如北大人在校园歌谣中所唱的那样:“幽幽一汪湖水荡漾,远远一座古塔沧桑。”如果说博雅塔伫立的是一方圣土,那么未名湖水则是朝圣者欲求之甘露。多少年来,这里吸引了一批批虔诚的贤哲。他们怀着憧憬而来,带着神圣的思想的火种离去,带着对未名的眷恋,带着对北大的眷恋,把北大的精神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未名湖以宽阔的胸襟养育滋润了他们,他们把未名的深邃带给了更多的景仰者,延续着崇高而美丽的传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在这块土地上,多少北大人甘居斗室,驰骋书山,遨游学海。未名湖的静正是北大人淡泊名利、不息地追求学术和科学的缩影。
百廿北大:文安天下,理定江山追溯乾隆:未名历史
原来未名湖一带在清朝乾隆年间是和珅的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乾隆财大气粗赏给了宠臣和珅。当时的淑春园中有一大湖泊,湖中有一石坊和湖心岛,这就是后来的未名湖。和珅被嘉庆帝查抄之后,淑春园几易其主。咸丰十年即年,国难当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亦被殃及池鱼。年燕大建立,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于年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买下了之一块地皮。在这块地皮上,建立起了燕大的校区。在设计修建燕大校园的过程中,燕大校方对未名湖一带的旧景进行修整翻新,在后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区。
乾隆:无心插柳柳成荫校名北大,湖曰未名
当初为未名湖取名之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是都不太令人满意。年,国学大师钱穆一锤定音,为未名湖定名未名。当时,北大尚在沙滩之上,红楼之中,未名湖还是燕大的。
钱穆先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钱穆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甚是推崇喜爱。他回忆自己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时候,燕大有几栋建筑叫M楼、S楼,这样以英文字母命名,实在是一点中国美感都没有。在校务会议上,钱穆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通过这次会议,将M楼改为了“穆”楼,S楼改为了“适”楼。顿时物趣横生,再也不是冷冰冰的英文字母,而是带有华夏文化的有温度的名字。他认为既然是在中国办的大学,其他的建筑也应该一律赋以中国名字。于是在为未名湖取名之时,钱穆先生又提议:取名未名。自此,校名北大,湖曰未名。
春日未名:桃红柳绿女帝无字,北大未名
女帝武则天死后曾留无字碑:无论大善至德,还是大奸巨滑,他的碑上不着一字,一切留待后人评说!至于如何评说,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大未名湖之名,其实比女帝的无字碑蕴意更为丰富。
烟雨未名其一,以“未名”命湖,大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功效,其不落言筌,未名而之有名,名可名,非常名,未名之名,名之曰妙。正如无字碑的效果,一切留待后人评说。钱穆于谦逊中不解释取名之所源,是有道理的。好在从今天的实际效果来看,“未名湖”之有名,庶几达到了钱公的初衷。其二,以“未名”命湖,是藉此强调钱穆的名实观点,是“知实而不必知名”,对于现实存在的美,有没有名称并不重要。其三,以“未名”命湖,是以湖喻海,钱穆寄望北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以多元文化孕育更多人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北大校训中定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是继承钱穆公思想之余脉。其四,未名不是无名,不是没有名字,而是不需要有名,不屑于争名。在今天看来,空旷的未名湖,配上“未名”二字,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宽容无争,同时又傲骨嶙峋。
未名湖畔好读书湖塔相应秋冬未名湖:水落石出正如北大校歌所吟唱的那样: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校名北大,湖曰未名,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
我是朝书书,国内top2大学在读,空闲时间喜欢分享关于高中学习、文理分科、英语逆袭、文综之道、大学生活、专业选择等等教育方面的事情,想了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