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强基计划报名人次近万专家提醒学生甘坐“冷板凳”
[去年“强基计划”全部报名人数超过30万,整个录取比例不足2%,竞争激烈。]
高校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对我国原始创新有着关键作用。
根据教育部去年初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与去年不到2%的录取比例相比,高校招录情况有何变化?
竞争激烈
“强基计划”则对构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机制至关重要。
在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看来:“虽然我们也引进了很多有海外留学经验的科学家以及外籍科学家,但在双循环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自己本土的科研人才从事基础研究。”
据了解,“强基计划”首批36所试点高校均为原“”名校,专业重点放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年计划招生总人数达人,指标包括高考成绩、校考成绩和综合评价等,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今年5月,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强基计划”全部报名人数超过30万。也就是说,整个录取比例不足2%,竞争激烈。
今年“强基计划”的招录情况如何?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今年总报名人次超过了.33万人次(报名人次不等于报名人数,取消报名也占报名人次数量),而在去年,报名人次约为.39万。从报名人次上看,今年大幅增长。
同时,36所高校今年也在招生方面做了部分调整。
比如,各高校普遍扩大“强基计划”入围高校考核比例,去年一般按招生计划的3到4倍划定入围人数,今年这一比例则是5到6倍。而且各高校基本都在高考后、出分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入围倍数的上调,意味着将有更多考生能够进入校考选拔阶段,而增加“考生确认”环节,也能遏制一部分考生临时弃考导致的名额浪费。
部分省份公布的强基录取情况也显示,相比去年,招录总数呈上升态势。
年湖北强基录取数据显示:清华、北大两校录取人数最多,占总录取人数的34%;四川省年“强基计划”共录取考生名,录取总数比年增加了名,增幅达到了97%。
在培养模式上,各高校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为强基学生定制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招生办向第一财经介绍,该校的”强基计划”是“4+4”或“4+5(含海外)”本博培养模式。比如,在本科阶段,以理工交叉为特色,夯实数理基础、实施通识教育、注重科研能力训练,服务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学业优秀的学生可获得免试直升资格进入博士阶段深造。
今年高考满分的海南省考生吴京泰,则通过“强基计划”考入清华未央书院,录取专业为数理基础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未央书院也是清华专为培养“强基计划”生设立的书院之一,按照“理+工”双学士学位的方式进行本科培养,达到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数理基础科学(理学学士)学位和工程衔接方向(工学学士)学位。
板凳甘坐十年冷
事实上,在“强基计划”推出之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重点培育基础学科的人才。清华大学于年2月开设“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收高二、高三考生录取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且本科阶段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基础学科是一个‘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领域,以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为例,从报考到招录它的自然淘汰率就相当高。”姚凯说。
根据规定,在“强基计划”推出后,试点高校同时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和自主招生不同的是,“强基计划”是一项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大部分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提到“强基计划”学生不能转专业,而且一些学校也实行阶段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来对这批学生实施考核。
姚凯认为,我们现在重视基础研究、强基报考热是一个很好的氛围,让一批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学子能够潜下心做研究。“不过,一些学生在前期报名时认为‘强基计划’是多了一个途径,在进入校考时,才开始真正考虑专业的影响,这样的考生未必真正热爱基础学科。强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固定了专业,也希望报考的学生能抛开部分功利的因素,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包括以后的就业范围来考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