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眼原创文丨丁丁
又是一年高考时,潇湘眼预祝全国万考生,“考的都会,蒙的全对”。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今年更甚。
不仅人数多。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整整比去年多出万人。
高考环境也颇受挑战。北京、上海、内蒙古、辽宁、四川等多个省市在遭受疫情困扰。
相对来说,湖南的考生幸运不少,省内疫情管控严密,14个市州一个多月来都没有出现疫情确诊消息。这几天天气也不错,不似端午节期间连日暴雨,高考两天都没有暴雨闷热的困扰,能减少考生些许心理压力,轻松上阵,有助于超水平发挥。
警察为高考保驾护航,图源于长沙警事
作为高考大省,湖南每年为全国名校输送的人才不计其数。单从今年湖南的高考数据看,都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首先,和国内高考人数相似的趋势,今年湖南考生也是创下历史新高。
高考报名人数达到65.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7.6万人。除开部分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提前录取的考生外,全省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有46.52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
长沙第一中学考点现场,图源于红网
其次,与湖南人口数据相似的趋势,高考人数也在两极分化。
省会长沙一骑绝尘,长沙市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6.77万人,占到全省考生近15%,比排在第二的邵阳,整整多出一万多人。湖南经济最弱的张家界,考生人数也最少,高考人数不足一万,只有人。
1
“经济虹吸”推动“教育虹吸”
湖南各市州高考人数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人口基数只是一方面。两极分化如此厉害,核心因素还是经济。
经济决定人口流动的方向。正如过去中部六省人口流失严重,齐刷刷往珠三角、长三角奔涌。
湖南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在过去很多人的印象里,“教育大省”纯粹是在给珠三角培养人才。广州工作的外地人,湖南人居首位,深圳更被视作湖南的省外省会。
直到近几年中部六省相继高举“强省会”旗帜,才释放出反虹吸能量,为中部六省人口流动提供另外一个选择——要么出省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要么留在本省,先去省会发展。
长沙湘江风景,图源于长沙发布
过往两年公布的两大人口数据就在佐证这一趋势。
一是七普数据显示,湖南过去10年,全省14个市州6增8减。长沙10年增长超万,5个城市10年增加不到32万人,另外8市州人口严重流失,邵阳10年流出超50万人,衡阳、益阳、常德、岳阳4个城市流失的人口超40万,湘潭10年走了近10万人。
到今年年初公布的年人口数据,去年长沙人口再增19万,总人口达到近万人,约占全省万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他13个市州人口都在减少。
经济带动人口两极分化,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产业,也将在这一重构的经济规律中受到连带影响。
教育虹吸就是一大典型。
都说教育是经济的基础,真要说起来,经济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国内数得上名号的顶级学府,清北复交,哪个不是在一线城市扎根,再通过每年一次的高考,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顶级人才,夯实教育质量,不断拉升一线城市学历平均值,反哺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湖南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优质教育资源全部扎入省会。
全省乃至全国家长或许都知道,长沙有“四大名校”。根据日前学科竞赛网发布的清华北大生源强榜单,整个湖南,只有位于长沙的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稳坐50强。
长沙雅礼中学,图源于学校
长沙市以外的强高中,桃源县一中排名位,石门县一中排名位,其他市州的高中都在名开外。
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关乎整个家庭的兴衰。“四大名校”的口碑与实力号召,无疑能释放出人口流入的极致吸引力——省内有经济基础且对孩子教育有期待的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将孩子送到长沙求学,甚至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举家入长沙陪读。
而这无疑也在持续强化着,长沙教育“强者恒强”的虹吸趋势。
2
强教育是长沙“强省会”的王牌
教育是民生的基础。
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其强大的优质教育资源,无疑是吸引人口的最强磁石,一步步反哺“强省会”战略的实施。
四大名校之外,湖南省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全部聚在长沙。
四所全国知名的双一流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全部扎根长沙。这就意味着,高考后没有出省的优秀学生,又将在大学期间,聚集到长沙,为长沙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南大学校徽,图源于中南大学
哪怕每年依然会有部分高校毕业生会选择出省,去珠三角工作,但留下的大学生人口基础也着实可观。
根据前段时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公布的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应届生工作首选湖南省占到总体近4成,广东排第二,占比已经不到2成,其后便是浙江或湖北,占比不到5%。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的长沙,越来越像一个六边形战士。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长沙有四大名校作为“金字招牌”,其集团化办学战略更让整个城市的教育资源配套优质且分布平均,并辐射带动“长株潭都市圈”中的株洲、湘潭加入集团化大本营,目前株洲、湘潭都已经开办“四大名校”分校,强化教育优势。
医疗方面,长沙有湘雅领衔的15医院,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有7.73万张,人均病床数稳居全国第一,居民就医无压力。日常健康保障方面,长沙为65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并结合体检结果进行信息化管理,针对重点人群、特殊人群,还有跟踪随访和观察治疗。
长沙在“住房”方面更是全国标杆。在全国新一线城市乃至整个省会城市中,长沙都算得上房价洼地。
上个月更是玩起了“存量房出租就不限购”的开创性举措,一揽子打通新房、二手房和租房市场的“通道”,松绑限购,增加市场租赁房源供应,稳定长期租权,堪称一石多鸟,多方共赢的典型操作。
民生基础建设之外,长沙的生活属性也相当精彩。
长沙烟花秀,图源于微天心
连续14年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没有人会拒绝长沙的烟火气。
这里美食丰富,臭豆腐、茶颜悦色、文和友、小龙虾、糖油粑粑、米粉吸粉无数,足浴、解放西酒吧、夜宵街、24小时开放的书店,免费开放的景区,偶尔橘子洲头还会放烟花……
多重利好因素下,可以预见的是,湖南作为“教育大省”,未来会留住越来越多的湖湘人才。
而随着留在长沙、留在省内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反哺的将是整个湖南经济的腾飞。
题图:影像湖南
作者:丁丁
主编:凌平
编审:扶秀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