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冬奥会谢幕了。这场为期16天的奥林匹克盛会中,惊喜与感动交织,遗憾与失落并存。在冰面与雪道上,在未知与挑战前,运动员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对极限的冲击。
那是向身体极限的冲击。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决赛上,谷爱凌纵身跃下,做出了自己从未尝试过的超高难度动作——腾空、翻转、左转两周偏轴转体度抓板,稳稳落地,夺得个人本次冬奥会的首金。
那是团队精神的极致展现。2月7日晚的男子短道速滑米决赛上,第二轮起跑之后,武大靖因体力消耗过多,在抢至第二后,用最后一点力气帮助队友任子威阻拦对手,稳住第一的位置。而后自己双手扶膝,慢慢与队伍拉开了距离。最后,任子威、李文龙分夺金银奖牌,武大靖位列第四。
那是天才与命运的博弈。等待了四届冬奥会、十二年的滑雪老将徐梦桃,经历了新星冉冉升起的骄傲、伤痛的折磨、冬奥折戟、退役又复出等一路坎坷后,终于战胜了命运的玩笑,在北京冬奥会站上了梦想已久的金牌领奖台。
这些运动员以行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而这份精神,也随着盛会的举办和全民上冰雪的热烈氛围,传递和鼓舞着更多人。
赛场之外,体育精神同样在延续,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这份坚韧、勇气和拼搏,正在成为许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引。
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将体育形容为“生命的动力”。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如何从容地面对未知、如何在精准到分秒的残酷标准下完成自我挑战,是体育为每个人抛出的关于生命和成长的命题,命运也可能因体育缔造的机会悄然改变。
年12月,同样是冰雪纷飞之际,一部纪录片《棒!少年》将一群正在凭借棒球运动改变命运的孩子,带入了大众的视野。
主人公名叫“强棒天使队”,位于北京通州郊区。在成为强棒队员之前,他们都曾是生活在困境中的孩子——有的父母双亡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他们成长于偏远山村,如果没有棒球,他们的人生或许没有任何其他选择:要么继续待在大山里日复一日地望着天空,要么进城打工,一生辗转漂泊。
“强棒天使队”的孩子们
影片中,小队员马虎曾这样戏谑地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马虎,今年十二岁,来自十字路口。走丢了,然后就被棒球爱心基地捡到了。”
基地成立于年,创始人孙岭峰是前国家棒球队队长,曾带队参加年北京奥运会。球队的名字蕴含了孙岭峰对孩子们的祝福和期许:“希望这些孩子像天使一样,而且是战斗天使,树立起不服输的信念。”
棒球为孩子们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蜕变的过程是煎熬的。这一点,队里的“混世魔王”马虎感受最深刻:初到基地时,他不适应这里的环境,陌生带来的恐惧和内心的自卑反复碰撞,他到处惹祸,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