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祖圣境,地处苏浙皖三省的太湖西岸宜兴湖镇纸坊自然村落,是一个经丘寻壑的溶洞,一处范蠡西施遁迹匿影的地方,一座值得我们深深挚爱文旅融合的时代标杆。清嘉庆《宜兴县旧志》“卷一·山川”称:“东蠡河在县东十五里,东南入太湖。”卷一·水利”称:“周元王二年(前年),越大夫范蠡伐吴开漕,今曰漕河,亦曰蠡河”。《宜兴县志》有载:“范蠡辅助勾践灭吴后,携西施弃官隐避宜兴学做坯,烧陶器。”在《宜兴民间文学大观》一书中,把“范蠡西施在宜兴”的故事列入“人物传说”。年,宜兴资深民俗专家徐建亚先生在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吴文化》杂志刊登了“金塘山传奇”一文,就发生在陶祖圣境。
仲秋晌午,我们登临陶祖圣境的姑苏城楼,城楼气势磅礴,造型独特,从上而下俯瞰整个陶祖圣境,树竹葱郁,苍翠挺拔,溪水潺潺,幽谷鸟鸣,星罗棋布的溪流从溶洞暗河里汇聚于蠡河的源头---西施湖,与春秋战国名将8.8米高的呈朱红色范蠡雕像交相辉映,写满了范蠡西施在宜兴兴陶制缸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掩映在山谷绿叶中的古村民宅,白墙黑瓦,几棵香樟树在云雾里若隐若现,金塘山中隐藏着鬼斧神工的慕蠡洞,显得格外静谧与幽深,序幕拉开了陶祖圣境秋景怡人的斑斓多姿。秋色在金塘山上穿越时,弥漫着沁人心脾的23种名竹、青杠枥、红果冬青、杨梅、桂花和银杏树、以及丛筱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山坡间,在暖阳的照耀下,满眼皆是橙黄橘绿,纵横交错,色彩缤纷的风景,犹如油画家一块五颜六色的调色板,绘就一幅范蠡与西施正在研发亮晶晶的“釉水”画面,又如灿烂瑰丽的彩霞,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秋色画卷。难怪宋·苏轼留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赞美秋色的绝妙诗句。
秋光投射进慕蠡水洞口的西施湖波纹中,荡漾出汉白玉西施雕像的缠绵,在陶祖圣境显得格的外光彩耀目,更暗示了我们游兴很浓。闲步竹尖长廊,走过竹栈道,穿越木栈道,不知不觉来到玻璃栈道的绝顶,充溢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精妙诗句。这时,像利剑一样千丝万缕的金色秋光,照射在玻璃栈道上,倒映着一位窈窕的少女身躯披着彩色丝巾拖着行走的身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亭亭玉立,绰约多姿,给人一种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的俏丽。又在秋风中摇曳地吹拂着满眼的翠竹,竹叶也在微微地颤动,像美人在喃喃细语,为蜿蜒起伏的竹尖长廊平添了悠远的人间意境,如诗如画,又似乎看到西施在越国美宫里为吴王夫差献上“越舞”,这些奇妙景致,美不胜收,让人如痴如醉。
00:29秋风在慕蠡洞里穿梭时,溶洞里地面与石阶渐渐干燥了很多,唤醒了千年沉睡的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钟乳石,那些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神韵流动,有的一摇一摇地仿佛在向我们点头说:“欢迎你!”且在流光溢彩灯光的闪耀下,又显得美轮美奂。尤其是“蓬莱宫”在闪烁彩灯倒影的衬托下,驾上一叶仲秋舟楫,逍遥自在,宛如进入梦境中的仙境,壮哉美哉。出洞时正巧一场沥沥秋雨不期而遇,伫立在洞口,洞中略带几分寒湿阵阵凉风与洞外秋风、秋雨扑灭来而,风雨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有着金戈铁马的声响,一下把我们融进了风云变幻的吴越争霸时代,演奏着一曲忠贞爱情和同赴国难的雄伟壮丽乐曲……这实在是动人心弦,使人流连忘返。秋雨过后,洒水净尘,空气清新,又为这里注入了一种优游自如的旅游气息。安坐在范蠡山庄长廊小景里,品一杯阳羡紫笋茶,嬉看山林野趣中地上的野兔、竹鸡和空中的鸟儿玩耍,呼吸金秋的绿叶清香,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空气,仿佛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感受一个红尘之外的“世外桃源”,陶冶了性情,真是悠游自得。此时,闲聊着范蠡西施在宜兴伉俪深情,留下的蠡墅、蠡河、西施荡、施荡桥、西施洞、慕蠡洞、大水潭、镇溪寺、崇福寺、金塘山等遗存遗迹和民间传说,如今已经成为范蠡西施落户宜兴的真实写照,馈赠给后人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有力彰显着春秋吴越争霸时代的阳羡文化。我们渴望“范蠡西施传说在宜兴”早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宜兴又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秋景怡人,醉美惟有陶祖圣境。(作者陈宝明,退休前系宜兴园林工作者,曾任宜兴善卷洞、张公洞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现为宜兴市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理事;图文编辑何小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