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年春节来临前,家住博罗县杨村镇石滩村的叶伟英在附近的广场领到了对联。看着由书法爱好者现场写就的对联,年味已经悄然而至。
让她倍感自豪的是,如今用于兴办村里大小活动的茅塘小组村民广场,正是自己和其他村民无偿让地的成果——为了支持广场建设,她家未索要任何补偿款,无偿贡献了1亩土地。
在博罗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过程中,无偿让地成为新潮流。南方+梁维春拍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振兴乡村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惠州市博罗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过程中,和叶伟英一样慷慨让地的村民不在少数。无偿让地成为新潮流,不仅诠释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人文内涵,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让地建广场,架起“连心桥”
这是52岁的叶伟英嫁到石滩村的第30个年头。初来石滩村时家里的泥砖房,一住就是20多年,直至年,才搬进了现在居住的房子。
和大部分的农村老房子一样,那间收藏了众多回忆的老宅,最后也变成了堆放柴草杂物的地方,在寻常的日子里很少被记起。
老宅再次被提起是在年。当时,村里准备兴建一个村民休闲广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休闲运动的场所,选址就在叶伟英家的老房子和周边。村干部上门找到她,希望她家能同意拆房。
在农村,土地问题的敏感性不言而喻。叶伟英一家却作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拆掉自家房子,让出1亩地,不要一分钱补偿款。
“建广场对大家都有好处,要用到我家的地就让出来,没什么好想的。”叶伟英笑着回忆起当时决定让地的场景,语气里依然没有一丝犹豫。
叶伟英家的慷慨并非孤例。土地同在广场建设范围内的邻居黄翠媚一家,同样无偿贡献了1.1亩土地。
杨村镇石滩村村民让地建成村民广场。南方+梁维春拍摄
在村民们的支持下,广场很快建成了。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叶伟英和其他村民每天晚上跳广场舞的地方。明亮的照明灯之下,男孩们在一旁打着篮球。在叶伟英的印象里,自从各家各户搬进新房以后,村里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宽敞的广场也成了村里的“临时议事厅”。村干部张舒媛告诉记者,石滩村不定期在广场召开村民代表会,就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等公共事务开展充分讨论,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参与乡村建设。
“议事厅”架起党群“连心桥”,在位于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的田心小组,广场成了当地家训家风的“展示厅”。为了让家训广场顺利建起来,村民们纷纷主动拆除泥砖房,让出空地建设广场。田心小组组长邱小辉也带头拿出了家里的老石板和老石砖,发动村民一起收集家中旧物,用于建设家训广场和步道。
家训广场的一侧,原本有一条断头路。看着村里风风火火的设施建设,村民肖美莲主动让出了30多平方米土地,“村里如果有需要,我就带头让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让村里的断头路顺利打通了,还多出了一条2米宽的通道,村民出行往来更加方便了。
长宁镇松树岗村是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域之一。该村田心小组已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南方+梁维春拍摄
作为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域之一,田心小组在统一规划打造中焕发新颜。如今,不仅村道拓宽了,房屋外立面也完成了升级改造。让邱小辉颇感欣慰的是,在升级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村民舍弃个人利益,主动让出了自家的地。
“以前我们经常觉得农村工作很难,尤其涉及用地,更是难上加难”,邱小辉感慨道,“现在大家看到村里建设得越来越漂亮,日子舒心了,也更愿意参与和支持村里的建设。”
示范“带”动刷新乡村振兴新认知
对于生活在博罗农村大地的人们来说,“乡村振兴”已经成了耳熟能详的词汇。随着环罗浮山、东江画廊、百里茶香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渐显,人们对乡村振兴的认知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刷新”。
在柏塘镇平安村村民让地支持下,村道拓宽改造已经完成。南方+梁维春拍摄
博罗县柏塘镇平安村村民肖伟华第一次听说“乡村振兴”这个词,是在年年底。当时,平安村通往武深高速平安出口的道路拓宽在即,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伟敏却犯了难:“道路拓宽工程涉及6户村民家的房屋,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同意拆房?”
肖伟华家就是其中一户。他清楚记得,当时是镇领导和村干部一起到家里来做的工作,“想要乡村振兴,先要路通,才能财通。”
事实上,“路”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平安村数十年。长期以来,3.5米宽的村道狭窄弯曲,作为周边村镇通行的必经之路,每逢节假日必定堵车,也给村民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平安村生活了40多年的肖伟华也颇受其苦。他咬咬牙,同意把原本用来存放农具的猪舍拆了,把树也挖了,无偿让出1.5亩地。
年年初,村道拓宽工程正式启动,困扰当地数十年的交通问题终于得以纾解。如今,村道宽度已有6米左右,最宽的路段更是改成了双向四车道。驾车行驶在宽敞的村道上,肖伟华既欣慰又骄傲,“现在村道沿途的店面租金上去了,村里的房子也更容易出租了,我们都真正感觉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
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大洞水库环湖碧道完工后,博罗县横河镇老圩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雄第一时间去参观。“我看完觉得很受感触,在那里游客有得玩,玩累了有得吃,还能带动民宿产业。”那趟旅程后,张伟雄回到村里,摩拳擦掌地开始谋划老圩村的乡村振兴。
横河镇老圩村沿显岗水库已有一条现成的山路,风光旖旎。南方+梁维春拍摄
在张伟雄看来,老圩村有着接近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资源禀赋——这里毗邻显岗水库,沿水库已有一条现成的山路,沿路视野开阔、风光旖旎。拓宽改造后,可以联动隔壁的上良村发展文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遗憾的是,这条山路尚未硬底化,且道路狭窄,仅容一车单向通行。交通条件不仅限制了老圩村的未来发展,也让在山上种植沃柑等水果的村民困扰不已。年4月,老圩村村民代表大会上,显岗水库移民村道的升级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
村道建设涉及10多户村民的地,一开始就显得举步维艰。幸运的是,村里的老党员周光强带了个好头,他说服自家的其他兄弟,无偿让出了1.8亩土地,地里栽种的15棵果树也没有要求任何青苗补偿款。“你不让我不让,路永远都是那么烂。只要村里有好的发展,吃点亏不算什么。”周光强说。
和睦村的“和睦经”
从老圩村出发,沿显岗水库向南行进大约10公里,就到了湖镇镇和睦村。在这里,一条环库碧道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打造成为集徒步、旅行、骑行、露营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带,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湖镇镇环库碧道穿过和睦村全境,村民纷纷主动无偿让地。南方+梁维春拍摄
环库碧道穿过和睦村全境,建设工程涉及6个村民小组和大约户村民。让和睦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锋颇为骄傲的是,像和睦村的名字一样,征地过程也非常和睦,“没花一分钱就把地征下来了”。
在张建锋看来,“和睦”的关键在于以理服人。环库碧道启动建设前,他就发动各村小组向村民介绍建设环库碧道的重要性和收益前景,劝说村民主动让地,支持道路建设。有村民反对,他就带着村两委班子上门做思想工作。凭着这样的毅力,环库碧道和睦村段沿途的村民纷纷放弃了索要补偿,主动无偿让地。
和睦村村民曾淑铭和钟荣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深谙“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他们分别主动让出了3亩和4亩土地。如今,环库碧道接近完工,为曾淑铭建在碧道旁的露营基地带来了更多客流。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她也有了新的盼头,“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珠三角的游客来到我们村里,到时我们再开发更多露营活动项目,给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旅游体验。”
湖镇镇环库碧道上的观景台。南方+梁维春拍摄
对于这条碧道,张建锋也有着许多畅想。其中之一,是依托碧道打造水自然观光休闲风景道,串连起村里的古榄园、沉香基地、度假民宿、帐篷露营区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带动周边农产品的销售,增加村民收入。
在依山傍水的博罗,“环湖路”数量众多。最近建成的,是位于柏塘镇罗塘村的田螺坑水库环湖路。这条环湖路从年9月启动建设,在村干部刘运添的多次协调下,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征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使得建设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柏塘镇罗塘村万亩茶园里的栈道,同样是村民无偿让地建成的。南方+梁维春拍摄
“凌驾”于田螺坑水库环湖路之上的,是当地打造的万亩茶园乡村振兴项目。作为村干部,刘运添不仅全程参与了茶园栈道和绿道建设动员工作,还无偿让出0.6亩土地支持栈道建设。在他的带动下,数十户村民都主动让出了土地。如今,1.5公里的茶园栈道、观光平台和凉亭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茶叶和其他农产品的销售。
“乡村振兴为农民,乡村振兴也要靠农民”,在担任罗塘村村干部的第7个年头,刘运添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只有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带来实惠,才能聚人心、得人力。”
廖钰娴
梁维春
廖钰娴;梁维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