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杭州日报艺术典藏新开“朱炳仁随语”栏目以来,随语已连续刊登五十余期。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以数十年浸淫于铜的经历,继续讲述他与铜的那些温情故事,给读者带来文化艺术的盛宴。在这个凝聚精彩、散发芳华的时代,让我们随着铜艺之光,再次出发。
朱炳仁随语
朱炳仁,杭州人,原籍绍兴,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故宫博物院文创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西泠印社社员。峨眉山金顶、雷峰塔、灵隐铜殿、台湾同源桥及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铜建筑铜总工艺师,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巨幅熔铜壁画《春和清妍》作者,作品还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央组织部大楼、印度玄奘纪念堂、美国加州大学等。
只金饭碗之问
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诗与铜——朱炳仁艺术展”。展厅中铺满了一地的金饭碗,正好只,这是我创作的一个互动式大型装置艺术作品,主题为“金碗空了——人类缺什么”。
“诗与铜——朱炳仁艺术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也给北大学子们留下了一个“之问”。
当时,在北大中文系主任陈跃红、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的共同主持下,策展人彭锋教授(现北大艺术学院院长)作了这样的评述:“十五年前,朱炳仁创作了一只巨大的金饭碗,堪称‘天下第一金饭碗’,里面装满五谷杂粮,曾出现在全国多次博览会上,后为大连一景区收藏。如今,朱炳仁展出了他的装置作品《金饭碗空了》。只空了的金饭碗,既如指路的灯,又如待哺的口。他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思考得与失。观众可以把愿望写在金饭碗的外边,将名字写在里边。朱炳仁准备带着他的《金饭碗空了》,从北大出发,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现场嘉宾与北大师生,用心愿将朱炳仁装置作品“金饭碗空了”填充完成。
金饭碗在灯光照射下,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有人问,朱炳仁,你用空空如也的金碗想表达什么呢?我说,空与满历来就是世人的生存悖论,人类巧取豪夺,自然资源日渐枯竭。我们用大自然的馈赠填满了欲望的沟壑,但是却陷入了生存危机之中。展场一侧贴着我的一篇檄文就是回答——《金饭碗空了》:
上天一定“脑残”了,花了四十六亿年时间,准备了盛宴,装满了金饭碗,为了孝敬一种生物。这是一种置身于五亿类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一种自以为可以永恒地高昂着头的生物。这就是由你、我、他组成的人类。
其实,上天只给你、我、他三天时间——昨天、今天、明天。据说,原来还有后天,不过上天后悔了,把后天从数据库中删除了。而且还为人类准备了天敌,是病毒,细菌,还是地祸天灾?不,人类天敌就是人类自己。上天懒得动手了,静静地看着人类自己动手,怎样把明天从数据库中删除。
老子《道德经》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错矣,我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即殆’。何也,因为‘金饭碗空了’”。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毁灭、碳排超常、文明割裂、战争肆虐等人类贪婪的脾性,已消耗完地球的所有耐心。
我曾在《在路上》一诗中说过:“‘人类已有足够的聪慧,让自己,一万次走向辉煌。人类也有足够的能耐,让自己,一万次走向灭亡。’何也,因为‘金饭碗空了’。”
每一个金饭碗都是精雕细琢的雕塑,每一个金饭碗都是一张空白的试卷。面对这一场人类的悲悯思考,每一道金光,直指心源。
警惕啊!金饭碗空了,同学们拿起笔,用你们对人类命运的诚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