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为一个新起点,引领更多人将目光转向冰雪运动大舞台。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成翼作为老一辈冰雪人,脑海中不禁想到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情形。“年改革开放伊始,我国体育工作迎来新局面。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一年后,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从而揭开中国冰雪运动的奥运篇章。在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我国共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了速滑、花滑、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及现代冬季两项5个项目比赛,成绩虽然不理想,但秉持着‘参加就是胜利’的原则。在开幕式上,看到五星红旗和其他国家的国旗一起飘扬,我们心情激动,眼含热泪,中国冰雪第一次登上了国际舞台。”朱成翼回忆道。
兴奋退去后,留下的更多是震动和反思。“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越野滑雪比赛时,很多运动员都已完赛,有的甚至已离开场地,但我国的运动员仍在赛场上坚持,冲过终点时,中国队的人员高呼:‘我们破全国纪录了!’可以想见,我们那时同世界水平的差距有多大!之后,我们下定决心奋起直追,争取早日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从那时起,为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中国冰雪人奋斗了近二十年。
改革开放之初,冰雪项目只在东北、新疆等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当年在黑龙江、吉林建立了两个冰上基地,都是室外人工冰场,之后又在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白山和北大壶建立了三个滑雪训练基地。至此,以首都体育馆为中心的“三雪两冰”的训练格局搭建完成,冰雪运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朱成翼回忆:“上世纪80年代,冬季在东北室外进行训练,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现在的高科技训练服,能有不错的保暖性能。队伍外出训练,每人一件军大衣就已是高级装备了。运动员穿着普通的运动服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冰场上训练。夏训更为艰苦,没有冰也没有出国集训的条件,便自创一套夏训训练法,运动员首先骑几十公里自行车训练心肺功能,再练习轮滑掌握滑行技术,滑板练习蹬冰,辅助杠铃负重训练。当时为了训练队员侧蹬冰的脚部力量,都是在腿上拴上轮胎,在高山缺氧环境下进行登山训练。叶乔波、王秀丽就是在这样的训练条件下义无反顾,吃苦训练,最后在世锦赛上首先取得突破的。”
刻苦训练的成果是喜人的。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李琰在短道速滑表演项目上获得一金两铜,第一次展示了中国选手的实力。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叶乔波在女子速度滑冰米和米速滑比赛中获得两银,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中国夺得6银2铜,只缺一枚金牌。在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米、米比赛中摘得金牌,一举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此后,每届冬奥会中国都有金牌入账。从年到现在,中国冬奥会成绩不断突破的背后,是国力不断增强和训练配套手段不断提高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冰雪运动也有了更强的经济支撑。除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水平也不断升级,消费愿望变化多样,大众冰雪运动随之“北冰西扩南展”,突破地域限制,基本覆盖各省区市,发展到近多个城市和地区;各类冰雪场馆发展迅猛,室内滑雪场、模拟滑雪场、滑冰场、仿真冰应运而生;运动设施,服装器材装备需求量成倍增长。各地都能体验到冰雪运动的魅力,享受冰雪带来的快乐。
“随着冰雪运动不断发展,尤其是北京冬奥申办成功以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开始接触冰雪运动,接受冰球、花滑、滑雪等项目的培训,青少年竞赛明显增多,冰雪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更可贵的是,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百姓正在逐渐从抓住竞技成绩不放,转变成学会享受比赛,感受运动精神。这样的从容也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反映。”朱成翼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