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岜达村老村委会门前,向远处眺望,房舍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间,太阳一落山,村庄内繁星点点,天一电厂捐赠的91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小山村。从群众那充满喜悦和获得感的眼神中,我由衷感到自豪。
我叫张伟伟,年3月被选派任册亨县坡妹镇岜达村任第一书记,一转眼,我的驻村之旅已经快三年了。
岜达村,是位于册亨北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这里崇山峻岭,植被茂盛,春天散落在田野间的油菜花、桃花竞相开放,蜜蜂在花丛中勤劳的采蜜犹如这里世代居住的村民,在祖辈开垦出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冬天,这里云雾缭绕,人在云雾中穿梭,宛如仙境。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南盘江段的大田河傍村而过,像一条游龙盘更在群山间。
这样一个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地方,却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典型喀斯特地貌下人多地少等因素制约,传统耕作只能解决温饱,村民生活大不富裕,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这个布依村寨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我的扶贫生活就是从这里开启的。
开展入户走访了解
初到岜达村时,面对陌生的环境,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我思索着从哪里着手。既然从电力行业出来,那为何不从我最熟悉的老本行起步呢?说干就干,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同村两委共商,最终确定把太阳能路灯建设作为第一个帮扶项目。
为准确合理确定太阳能路灯数量和位置,制定一份高质量项目可行性方案,我带领村两委人员一个组一个组走访,上网查阅太阳能路灯资料,收集临近村太阳能路灯供货商信息,成了我每天工作的重头戏。
最终,预算为24.5万元91盏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顺利在岜达村落地实施。曾经黑乎乎的村庄亮堂起来,村民们农闲时节围坐在路灯下面,边忙活手里的活计边唠家常,以往春节期间冷清的广场上响起了布依山歌,从那曲调婉转、细腻柔和的歌声,我读懂了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坡妹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9栋新房拔地而起,房子要建好了,但让老百姓报名搬迁时,大家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开展入户走访了解
“我家的老房子会不会拆除?我搬过去了家里的地谁种?我搬过去买棵小葱都要花钱嘛!”我包保的贫困户岜达三组陶尧文当初的顾虑不小。经过多次上门耐心解释国家政策,同他算收入账,看着邻居们一个个报名搬迁,陶尧文的思想慢慢转变过来,分到新房后家里面的活路一点也不耽搁,养猪、种地、外出打工都不影响,最终分到了称心如意的新房。
走进陶尧文位于坡妹安置区的新房,屋内干净整洁,沙发、家具、厨房电器等一应俱全,热情的主人拉着我参观新房,指着墙上的窗帘笑呵呵的说,“这还是书记给的呢!”这是为鼓励搬迁户真搬实住,我积极与单位争取帮扶资金2.66万元,为每户搬迁群众免费安装的窗帘。
作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一个县,当年册亨县在“十三五”期间提前完成了八万七千多人的搬迁任务,通过一遍遍的走访动员,岜达村顺利完成了户人的搬迁任务,全村近六成农户喜迁新居。
张伟伟,男,大学本科学历,年学校毕业入职天生桥一级水电厂,先后从事水电厂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现任驻村第一书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整理
编辑 黄昕蕊
编审 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