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嘉兴地名
今日改建后的三登桥
三登桥,位于当湖街道解放中路,南北横跨市河,南通大弄,北连香弄,原为单孔石拱桥,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改为石梁桥。
三登桥是平湖最早的古桥之一,始建于南宋,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明天启年间《平湖县志》卷二记载:“三登桥,在县西一百步,鲁詧、鲁詹、鲁訔先后登进士,故名。”
乾隆年间当湖监生张云锦在其《当湖百咏》中,记述了古县治周围的5座桥梁,其中之一就是三登桥:
县后登瀛牧爱称,
县前汉水与三登。
新桥更取元龟像,
郁郁葱葱瑞气凝。
诗后有注说:县衙(今为当湖街道解放中路平湖市水务投资集团地块)前后环列5座桥梁,东前为汉水桥、西前为三登桥、东后为牧爱桥、西后为韦驮桥,县衙前的桥名曰凝瑞。
如今,三登桥、汉水桥尚存,而凝瑞桥与后面的两座桥梁早已废除,其河道也早已改建成“县后底”马路。
年解放路进行全面改造时,重建三登桥。桥长7.3米,宽11.2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桥,可通行车辆,与横跨同一条市河上宏伟壮观、古色古香的双龙桥、汉水桥、义苑桥、当湖第一桥等景观桥梁相比,远远不及,犹如便道,不容易招人注目。
三登桥其貌虽然不扬,却与诸桥不同,人们看重它的不是壮观气派,而是它非常低调地承载着平湖的一段历史文化,其内涵高于众桥。所谓“三登”者,即是先后荣登进士的鲁詧、鲁詹、鲁訔仨兄弟,他们都是北宋咸平六年()至景德三年()曾任海盐县令(平湖时属海盐)鲁宗道的后代。
鲁宗道(—),字贯之,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便成孤儿,寄养于外公家里。他从小勤奋努力,于北宋咸平三年()考中进士。初任濠州定县(今安徽定远县)县尉。后来,他升任海盐县令,其间政绩卓著,治水成绩尤佳,被朝廷重用。累升朝廷右谏议大夫及参知政事,礼部侍郎等职,官至副宰相。任上,宗道刚正不阿,不畏权贵,遇事敢于直言。
每当朝会时,对一些不当进言常据理力争,明辨是非,当朝一些权贵都为之畏惧,不敢嚣张。因他姓“鲁”,“且言骨鲠如鱼头也”,故朝廷内外都称他为“鱼头参政”。宋真宗在前期还算是一位明君,曾夸他“忠实可大用”,题书“鲁直”两字于殿壁。
卸任后,鲁宗道定居当湖,其后代始为平湖人,在宋代成为当湖第一大族。鲁宗道逝世时,皇太后亲临祭奠,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刚坚”,后改谥号“简肃”(或作“肃简”)。死后葬于当湖镇桑园弄,在墓旁建有鲁简肃祠。
鲁宗道生前十分重视家庭训导,专门开办书塾,授教鲁氏子弟。他的思想境界非常深远,在其撰写的《家训》中说:“留子孙以金帛,不若留子孙以清白;望子孙以富贵,不若期子孙以孝友。”
他告诫后人:“孝悌忠信,人道之纲,礼义廉耻,立身之本。凡尔子孙,毋不孝于父母,毋不友于兄弟;毋昵情于婢妾,毋酷虐于妻孥;毋遗忘于故旧,毋刻薄于族党;毋溺私而乱宗,毋黩利而犯分;毋倚富而欺贫,毋以贵而凌贱;毋以壮而侮老,毋负强而加弱。其或暴横丧身,犯法辱先,下流不肖,不得列谱与祠。”
所以,鲁氏后代秉承家风,品学俱优,在宋代科举盛期接连考中进士,名扬四方。他的孙子鲁寿宁(—),字景修,生有六子,官为正议大夫。生前他承袭前代,以德义闻于故里,尤严于教子,其中3个儿子詧、詹、訔皆中进士。
长子鲁詹(—年),字巨山,于北宋崇宁五年()榜登进士,官任朝散郎及提举两浙路市舶使等职。鲁詹五弟鲁詧(—),字如晦,及六弟鲁訔(—),字季钦,号冷斋,兄弟俩于南宋绍兴五年()同科进士及第。鲁詧历任户部郎中、池州(今安徽合肥市)太守。鲁訔历任江山县令、江西转运使、浙东及福建路提点刑狱等职。一门三杰,且着书众多,在平湖传为佳话。
鲁訔是鲁氏家族中较有成就的人之一,著述宏富,长于经学及杜甫研究。他的《杜工部草堂诗笺》最为有名,不但考证了杜甫诗词的时代背景及地理环境,而且详加注释,使读者减少阅读时的艰涩,而感其平易亲切。
据民国二十七年()《平湖经籍志》记载:《杜诗传注》18卷,始注于鲁詹,后由鲁訔续成。清雍正年间,曾参与编修《浙江通志》的当湖监生张云锦,在其《当湖百咏》中对鲁訔编注的《杜工部诗》倍加赞扬:
杜陵诗自鲁訔编,
内相文从陆氏传。
古往今来堪涕泪,
振兴须待后人贤。
鲁訔远在他乡为官,对故乡平湖仍然情有独钟。他的一首《春词》,使读者联想起春色中儿童欢乐的情感:
叠颖丛条翠欲流,
午阴浓处听鸣鸠。
儿童赌罢榆钱去,
狼藉春风漫不收。
诗中的意思说:茂密的柳枝条青翠欲滴,正午的树荫下听到斑鸠鸟“叽叽喳喳”的争鸣。儿童们玩罢了一种赌“榆钱”(即榆树的果实)的游戏走了,春风吹得剩下的那些榆钱满地狼藉。鲁訔在诗中不用一般咏春诗词常用的典故景象和伤感情调,即景而咏,真切地记述了春天里家乡特有的气氛和情趣。
鲁氏乃官宦富豪大族,当湖有“鲁半城”之说,出资造桥,取名“三登”,既光宗耀祖,又传扬美名。明天启年间《平湖县志》云:“鲁氏,宋时最著,参政鲁宗道后也。宗道除海盐县令,因籍当湖,子姓登第者十九人。”
宣德五年()平湖从海盐县析出建县后,自正统七年()至清光绪三十年()的年中,曾先后出过名文科进士,在嘉兴各县名列前茅。而在平湖建县前的北宋崇宁五年至南宋景定三年(—)的年中,鲁氏一族就出了20名进士,在平湖历史上实属罕见。
鲁氏家族不仅科举方面在平湖首屈一指,在文学方面也是名扬千秋。其后代鲁应龙,入元不仕,隐居故里撰写《闲窗括异志》,书中皆是他所见所闻中的神奇事,对研究平湖文史和地方民俗具有重要价值。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三登桥,一座极为普通的小石桥,多年来,尽管它经受无数次的历史变迁,仍然一如既往地给人方便,向不计其数的行人提示“继往”定能“开来”的道理。
年,在解放东路南侧(原桑园弄口)新建了“鲁公亭”,重刻鲁宗道生平碑文,展示平湖历史文化的深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