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八个月的枯水期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终于得以“解渴”。
鄱阳湖庐山市水域。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朱远祥摄4月14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超过11.4米。上周湖区水位自八个月来首次涨至11米。不过,目前鄱阳湖水位仍低于去年同期和多年来同期均值。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的鄱阳湖,多年来形成旱涝并存的水文特征——汛期的水面可超过三千平方公里,水位低枯时则缩小至二百多平方公里。这种“湖相”与“河相”的转换,被形容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
当前,鄱阳湖已进入4—6月的汛期,但从水位看仍处于枯水期(12米以下)。水文监测显示,近20年来,鄱阳湖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等问题日益突出,并表现为常态化、趋势化。特别是年,鄱阳湖提前92天进入枯水期,还出现6.46米的历史最低水位。
长期枯水令鄱阳湖水文节律发生明显变化,对湖区生态和民生产生诸多影响,比如城乡供水、农业灌溉、航运交通遇到困境,以及湖水总氮升高、湿地退化、江豚等水生生物栖息困难等。
如何化解鄱阳湖枯水困局?江西省多年前就提出方案——在鄱阳湖入江水道的狭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但因涉及生态、防汛等问题在学界引发争议。此后相关方案经过多轮调整、完善。
年1月,生态环境部将江西送审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向社会公示。这份尚在待审阶段的报告书显示,该工程取消了此前的发电功能,并调整为“调枯不控洪”“建闸不建坝”,工程总投资约亿元,建成后由长江水利委调度。
研究鄱阳湖三十多年的原江西省副省长、南昌大学教授胡振鹏,曾经是鄱阳湖控制工程的反对者,如今成为该工程调整方案后的支持者。他近日接受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