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山西证券,张晓霖)
1.健康生活需求推动万亿体育产业发展
1.1体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体育产业发展与国家经济水平休戚相关。我国体育产业自年开始经历萌芽、探索、成型的过程,最终在年迎来黄金发展期。40余年间国内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逐渐放开、政策逐步松绑,从初步尝试体育经营活动、到政策重点推动、奥运效应带动,走向当前互联网+体育时代。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逐渐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受限于宏观经济环境,体育产业虽然具有朝阳产业潜力,但未能得到充
千禧年后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体育产业发展获得全新机遇而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36万亿元,增加值为.9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0.64%;年体育产业总产出2.65万亿元,增加值1.01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1%。无论从总产出还是增加值,近年来体育产业增速均显著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发展,预计年有望达到5万亿市场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结构上来看,中国体育产也已经从传统体育制造用品业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体育制造、体育服务、体育消费多元结构的产业模式转变。民众对于骑行、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攀岩、垂钓、马拉松、马术等新型户外体育项目需求不断上升。
从产业增加值角度看,当前体育产业规模已然比肩重点第三产业规模。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74万亿,增加值为1.07万亿,与年相比总产出下降7.2%、增加值下降4.6%。从总产出情况来看,体育服务业总产出为万亿,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7%,较年提高1个百分点;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加值万亿,占产业增加值比重29.3%,较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增加值亿元,占产业比重2%,较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受疫情影响,多数体育产业类别增加值出现下降。其中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增加值下降20.2%,体育经济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下降16.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业制造下降8.1%。以非接触聚集性、管理活动为主的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增长18.9%,其次是体育教育与培训,增长5.7%。
多元的体育产业结构逐渐形成。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类别,年占比达65.7%,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和体育消费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占比由年33.4%提升至年51.6%,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1.2体育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体育产业链以赛事内容为核心,消费是主要变现渠道。可按业务类别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产业层。分别对应产业链上游赛事资源、中游媒体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作为稀缺资源的上游赛事可以分为:职业联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大众体育赛事等;中游主要由传播媒体构成(eg.电视、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报刊杂志等传统纸媒)及营销为传播扩展渠道的泛体育服务业是产业链中枢环节;下游衍生产业包括体育用品、体育彩票、健身培训等。各环节的主要变现方式包括:企业赞助、联赛分红、门票收入、转播费收入、付费用户订阅赛事内容、商品及彩票等。
上游联赛资源带动全产业链繁荣,逐渐形成以国外头部赛事为主导,国内相关运营公司参与凸显品牌价值。我国体育赛事活动占体育产业市场份额仅为1.05%。、目前国内具有顶级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属性的体育赛事包括世界杯、英超、西甲、NBA等。从我国目前体育赛事构成来看,超过40%的赛事公司/俱乐部将国际赛事作为其日常的主营赛事。相比之下国内还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和运营能力的优秀赛事,因此具备优质赛事培育、组织、运营能力的公司具有较强市场发展空间
体育赛事是赛事资源与消费者连接的中间环节,其上游主要是赛事IP。赛事IP权益所有方向版权代理公司出售版权,赛事运营方因赛事商业化运营获得广告赞助、投资以及赛事分红。同时,赛事运营也可以通过衍生产品活力,对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体育营销等行业均有较强拉动作用。整体来看,赛事IP是体育产业链作用的核心。
目前体育赛事IP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网球、路跑、冰雪、拳击等项目,虽然涉及面广,但受众广的顶级赛事IP资源较为稀缺。如周期性综合赛事(eg.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足球世界杯、欧洲杯等)、职业联赛(eg.中超、CBA、NBA、NFL等)和单独运作的赛事(eg.斯诺克、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上海ATP大师赛等),其版权价格持续上涨。从我国体育赛事盈利构成来看,赞助收入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较为单一收入来源限制产业发展。对比国际,门票及衍生品收入和转播权转让收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国内体育赛事盈利模式有较大发展空间。
体育赛事与网络媒体的有机组合,是当前直播垂直领域新趋势。基于网络渠道的传播特性,体育赛事网络直播自诞生起,就表现出信息流量大、传播效率高、内容专业化、传播交互性强的特点。互联网媒体的崛起,体育赛事版权价值在网络端得到快速变现。更多观众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观看体育赛事,便捷的同时用户针对性更强,互联网赛事付费观看用户规模和付费率正逐年上升。数据显示,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体育直播用户规模为1.38亿人,年我国体育直播观看用户可达1.45亿人。
上游及中游环节占比将持续提升。目前国内体育产业链中,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和销售等体育生产类占比近80%,包含赛事运营、体育媒体、休闲健身、场馆服务等在内的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发展较为成熟国家相比处在较为低迷状态。体育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特点。欧洲和美国的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服务业占比约70%,国内以体育用品行业等衍生产业为主的结构难以支撑体育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目前上游赛事与中游媒体逐渐成为体育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1.3行业内细分产业发展较不平衡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体育各细分产业发展不平衡。根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我国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设施建设业。其中,体育服务行业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体育场所和设施管理等多个子类别。我国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和运动器材等体育消费方面,赛事服务、健身服务等核心产业市场渗透率较低,仅占体育总产值20%左右,远低于美国同期57%水平。美国等商业化和市场成熟的体育产业结构相对平衡。
中国体育产业失衡的另一种表现是,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体育强国中,体育产业占GDP2.5%以上,全球平均水平达到2.1%。年中国体育总产值占GDP2.69%。
体育服务业占比方面,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均超过60%,我国体育服务业占比在年达到57%,年为51.6%。但考虑体育服务业中体育用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项目占比较大,实际体育服务业占比差距可能更加明显。
1.4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火爆,政策助力全民健身
体育产业发展重要性不断提升。近年来,持续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潮以及后疫情时代民众健康意识觉醒不断推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体育培训产业规模不断扩容。从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看,除居住、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支出外,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较高,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年我国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为11.7%,远超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领域的消费支出,可见我国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辐射中国儿童体育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受政策持续推进、家长需求提升、资本助力发展等多因素的推进下,我国儿童体育培训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无论是在供给端还是在需求端,儿童体育培训的热度都有明显增强。
我国潜在消费者基数庞大,青少年是体育教育培训消费的主力军。-年我国儿童人口数量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年我国儿童人口数量为2.35亿人,人口占比为16.78%;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0-14岁儿童数量为2.53亿人,较十年前增长13.96%。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我国巨大体育教育需求。随着三胎政策放开,新生儿数目有望回升。目前培训行业受“双减”政策、中考体育分值增加以及青少年专门化体育训练因素影响高速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给学科类培训机构带来较大冲击,对于属于非学科类的体育培训行业而言,政策出台利好行业整体长期发展。“双减”政策中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镭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的,可以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对于体育培训行业而言,“双减”让学生的空闲时间增多,属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会相应增加,学科类培训释放出来的家庭资金也有可能被利用到体育项目上。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近半年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99%。
中考体育分数占比不断提升,激活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体育在中考中权重增加和体育进高考的政策预期也会刺激家长更加重视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我们统计了部分城市中考体育科目及评分机制,中考体育从原来一次性考试逐渐过渡为考察学生三年体育锻炼情况的长期综合考量,三年体育成绩均会以不同赋分计入最终分数。例如,年深圳市中考体育成绩的权重首次从0.3(30分)增加至0.5(50分);云南从年开始,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到分;北京自年中考体育分数提升至70分,体质健康考核时间更是提前至小学四年级、六年级,体育健康知识在初中八年级完成测试;中考前测试内容分为必选项目的素质测试,和自选项目的能力运动共22项供学生选择。
同时中考体育考察科目同以往有较大改变,在跑步(短跑50米、长跑/0米)、跳远、前掷实心球等必考科目基础上,选考科目专业性增强。球类(篮球运球投篮、足球运球射门、排球发球垫球、乒乓球正手攻球/反手拨球、羽毛球发球挑球)、游泳、体操、武术等项目进入考核范围,部分具有专业特点运动考核为体育培训机构打开市场空间。个别城市将BMI指标也列入考核范围,对学生长期身体素质考核更加全面。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等大众化项目,体操、武术等小众项目体育培训需求会处于长期旺盛趋势,以及在一些中高收入和对国际化教育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