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北大湖 >> 北大湖图片 >> 正文 >> 正文

徐丽晶让3亿人爱上滑雪可能还要段时间,主

来源:北大湖 时间:2022/8/25

导读:自年北京成功申办年冬奥会以来,滑雪产业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增长最快的运动行业之一。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冰雪运动的乐趣。国内滑雪产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优缺点?未来国内滑雪行业会如何发展?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金雪花滑雪产业联盟创始人之一兼秘书长,北京静之湖滑雪场总经理,有着20年滑雪场管理经营经验的徐丽晶,请她谈谈国内滑雪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观察者网:纵观全球滑雪市场,几次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契机均是冬奥会。滑雪产业也是国内近几年增长最快的运动行业之一,目前国内大中小型滑雪场的经营现状如何?

徐丽晶:年是冬奥之年,以北京为例,今年的滑雪场客流量都是翻倍增长的,这与政策和冬奥会的影响都有关系。

自年申奥成功后,这7年来滑雪市场的数据,如果不受疫情影响的话,除了崇礼滑雪场暂停对外开放,全国滑雪产业均有所增长。如今的情况是只要疫情管控好,滑雪产业就会一直保持增长状态。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景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申奥成功以后,滑雪市场数据最爆发的一年是年的雪季,同时地方政府对滑雪政策有一定的支持和放宽,其中就包括民间资本的投资,这对于滑雪产业有着非常大的推动。当时投资都很容易,比如万科集团和融创文旅都开启了滑雪产业的投资。

我在滑雪产业已经有20年了,从年至年,滑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期间的变化我都是亲眼目睹的。

对于滑雪场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现状来看,就拿大型怀北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崇礼太舞滑雪小镇,还有以房地产介入的富龙滑雪场为例,他们更多在意地产,就像开发文旅项目一样。投资者们厌倦了森林、海边度假区,从而转向滑雪场进行投资。

随着冬奥会申办成功,滑雪场确实获得了比较好的市场回报。然而,中国的滑雪投资背后一般是一个公司和投资人,而国外滑雪场投资比较分散,大家都投不同的项目,比如说有人投资雪车,有人投资雪具。

中国是一个公司包揽地产、缆车、雪道、酒店等设备投资,收回投资成本时间就会长一点,压力也会大一点。

但是,在北京或者全国有很多单一的滑雪场,比如南山滑雪场,这样的滑雪场投资并不大,两三年就能够收回成本,在去除成本后,每年的利润都很可观。

那些小型滑雪场盈利非常好,我相信大型滑雪度假区也会越来越好,随着冬奥会结束,民间资本或政策支持可能会减少,但是我觉得众多雪友的滑雪热情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我认为冬奥会是中国滑雪产业的助推器,政府在滑雪补贴、活动和政策上都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冰雪运动,了解滑雪运动。有一部分人会被带入到滑雪产业,从而爱上滑雪,也可能大部分人只是三分钟热度,但是我相信滑雪产业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现在很多孩子们都会参加雪上运动的培训,在本雪季,我们的冬令营基本上都是饱合。现在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会滑雪或者我不会滑雪,就不时尚。孩子们每年都要学滑雪,从而会影响到同学和朋友,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比如我的儿子从1岁10个月就开始学习滑雪了。

观察者网:您提到了国内的小型滑雪场和大型滑雪度假村,目前国内的滑雪产业和资源分布状况如何?

徐丽晶:国内的滑雪产业和资源各具千秋,比如黑龙江和吉林滑雪产业发展较早,一开始是因为运动员而开设的滑雪场,就像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和吉林通化滑雪场,这些场地都是为了运动员训练而建立,后来才慢慢向大众开放。

自然而然,周边大型度假村都开始建设起来,随后近十年,北京和崇礼地区就紧接着开始发展全世界顶级滑雪场,基本上都集中在崇礼这一带,也就是冬奥会的现场。

在丝绸之路建设早期,新疆也有投资大型滑雪场,后期新疆可可托海5S级国际滑雪场的硬件配套都是世界顶级的。我也在全世界滑过很多次雪,我比较喜欢新疆可可托海的雪质,很像欧洲,当然也有人喜欢崇礼那种偏硬偏冷的雪质。

这些滑雪场都各具千秋,但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崇礼的雪质可能不如新疆,但崇礼是冬奥会现场,再加上离京津冀比较近,在硬件和软件服务上,崇礼肯定是全国最好的。

另一方面,新疆的硬件设施很好,但是软性服务可能差一点,年10月,我刚去了可可托海,硬件设施很强,但是服务的理念和崇礼有差异,服务标准不太一样。

滑雪爱好者畅滑阿勒泰野雪。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观察者网:滑雪产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是从哪些方面评估的?

徐丽晶:自去年开始,我参与了国家文化旅游部滑雪场的评星标准,但实际评选很困难,因为中国有大型滑雪度假区,比如崇礼万隆,北京有南山滑雪场,滑雪度假区也有滑雪场,但雪场非常小,所以考评比较复杂。

从一个雪友的角度上看,我们会考虑在硬件设施上的标准,比如缆车、雪道、雪具等。其次,软件设施上也有信息管理化的标准,比如客人在购买了滑雪一卡通之后,无论是酒店餐饮还是滑雪项目,客人是否能在滑雪场和度假区内消费畅通无阻。同时还有软性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和规则,包括服务话术、餐饮服务体验等。

简单来说,就是要客户体验感要好,在滑雪的同时还能够享受一个很完美的度假经历。如果是滑雪发烧友,他们可能觉得软件不好没关系,硬件上过得去,滑得爽就行了。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以度假为主要目的,大家都拖家带口,肯定需要软性服务。第一点是方便,第二是体贴,有了体贴的服务,客人就会行动很方便,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如果说只有雪道过关,而服务不过关,崇礼以前也有类似情况,那口碑就上不去。而万隆最初采用的是日式服务管理,贴心到客人上缆车时的纸巾都提供好了。我会更加喜欢这种服务,因为他们给予了一种归属感,他们会在房间给客人配送水果、放加湿器,这都是很细节的服务,确实能让客人感受到温暖舒心。

观察者网:年至年雪季财年的滑雪人次为万,年至年雪季财年里,这一数字增长到了万人次,同比增长率为98.7%。现如今,国家体育总局又公布“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您如何解读这一政策?

徐丽晶:刚开始是“3亿人上冰雪”,后来改成“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就是说在电视上看滑雪比赛、了解冬奥会知识、讨论冬奥会内容都算参与冰雪。

让3亿人都爱上滑雪,可能还有段时间,我认为那些真正的滑雪者数量每年在增加,但上涨幅度可能不会太大,主要原因有几点。

首先是时间问题,中国假期只有周末,不像欧洲专门有每年一度的滑雪假期,所以欧洲整个滑雪产业很大,而且北欧的天然资源也很好。中国现在还是集中在周末经济。

其次,滑雪成本高,比如说从北京开车去崇礼滑雪,两个人的酒店最起码是几千块,价格还是挺贵的。小型滑雪场的雪票、教练费、租雪具等一系列费用加起来都不低,对广大群众来说是一个门槛。

当然,初学者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需要有毅力坚持下去,而且也需要教练的指导。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滑雪产业的发展速度。

观察者网:除了这些门槛外,国内滑雪产业的发展还有哪些问题和弊病需要改进?

徐丽晶:我觉得专业的教练很重要,国内滑雪教练发展是野蛮式增长,并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滑雪产业里,所以滑雪教学是百家争鸣。

国家体育总局也有一些标准,要求教练们去考教练资格证,但是滑雪教练证才刚刚普及,时间比较短。

因为雪季很短,滑雪教练们基本上属于短期临时工作,培训也不好实施,培养成本也很高,我觉得培养滑雪教练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和一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室内滑雪馆可能有长期教练,拥有很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室外教练存在各种问题,一个滑雪场不会全年都养教练,因为养不起。就算雪季来临,滑雪场要是管理不好,教练也不愿意来。

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参与到滑雪教学中,他们有更多的想法和方式去推广滑雪。我们曾经用过来自哈尔滨体育大学的学生们,他们滑雪教学的效果特别好,大学生既懂滑雪理论,又懂得滑雪技巧,能更好进行滑雪文化的传播。

滑雪教练是推动整个滑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教练能让人感受到滑雪的快乐,比如你花了大把时间排队滑雪,又花了好几百的教练费,如果体验不到滑雪的乐趣,就会非常影响顾客的体验,从而影响滑雪产业发展。

我们现在就在推广免费教学半小时,滑雪教练有个公共大课堂,在半小时内教会双板滑雪,比如正确的摔倒、自动停住,让大家初步体会到滑雪的乐趣。

对于滑雪产业,我觉得还需要在专业教学、管理人才、服务上继续改进,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再好的企业和硬件也需要人才去管理。国家需要一个更适合、更好、更标准的滑雪教练员管理体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现在,滑雪文化的传播也是一个短板。很多人都不清楚滑雪的基本知识,比如雪板怎么穿,雪道为什么不能停留,为什么要戴头盔和眼镜,这种类似的问题就需要传播滑雪文化。

在日本,滑雪初学者没有训练满4个小时是不能上雪道的。但中国的滑雪教学太急功利近了,导致最基础的文化传播做得不好,这是需要提升和改进的重要问题。

有很多只是体验型滑雪的人,他们不戴头盔冲坡滑雪,懂得都懂。这些问题是需要整个滑雪产业管理者去推动,很多人都不理解滑雪知识的重要性,滑雪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的运动。不了解基础的滑雪知识,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吸引国内外游客。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观察者网: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国内与国外的滑雪产业和资源有哪些差异?

徐丽晶:从全球角度看,欧美的滑雪市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亚洲市场也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中国也就20年不到,滑雪度假的概念也才发展了10年,这就是我们和国际市场的区别。

欧洲的自然资源肯定比中国好,比如法国阿尔卑斯山脉三峡谷滑雪场都是天然雪,而中国滑雪场大多数都是人造雪,日本的雪质和粉雪质量在中国非常少见。

在国内,能和日本雪质平起平坐有北大湖和新疆的雪,自然资源是国外更胜一筹,但是中国的硬件设施配套肯定是最好的,我相信中国的软件服务在未来也会是世界顶级的。

我对滑雪产业的发展是越来越有信心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滑雪度假。日韩的滑雪产业已经呈现萎缩的趋势,背后可能是经济原因,日本在80年代经历了滑雪时代的高峰,日本长野地区原来拥有多家滑雪场,后来慢慢地就剩多家了。这可能和日本的生育人口越来越少、年轻人喜欢“宅”等原因有关。

中国人口结构正值壮年,滑雪理念刚刚兴起,借着冬奥会的契机,中国正正好好踩到了滑雪产业的最佳节点。

我认为在十年内,中国的滑雪产业都不会有下滑的迹象。当初,我去日本北海道滑雪,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单板滑得比我还好。国内也有很多老年人滑雪,技术都非常强。

我之前认识一位快70岁的老大爷,他从60岁退休了开始滑雪,原本身体不好,滑雪后身体越来越好了,滑雪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初衷就是享受滑雪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

观察者网:中国滑雪产业的硬件配套和服务做得很好,具体有哪些表现?

徐丽晶:中国的滑雪投资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并且聚集了大量人才,我当年在太舞的时候,好多工作人员都是老外,整个滑雪产业里最优秀的人才都聚集在一起,会总结很多优秀的管理经验,延续下去。

比如崇礼富龙和云顶都是把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一块,总结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金雪花联盟每年都有职业经理人培训,让最优秀的一线职业经理人来授课,讲解滑雪营销市场、  3D管理概念等。

滑雪场管理和酒店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酒店管理一开始就是外国人来管理,慢慢中国管理集团也开始学习超越。我们所做的就是把最先进的理念传播给所有滑雪行业的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位于崇礼的云顶场馆将担任北京年冬奥会期间的大部分比赛。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观察者网:疫情对国内滑雪产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徐丽晶: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冬奥会了,1月4日至3月30日期间,崇礼万龙滑雪场、富龙滑雪场、太舞滑雪场、云顶滑雪公园、多乐美地滑雪场都暂时关闭了,这也是为了保护大家和运动员的安全。北京对其他滑雪场政策也有要求,要求滑雪场内不能超过0人。

疫情这两年,让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极限了。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滑雪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大家都渴望户外活动和旅游,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回归正常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