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对高中课文中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记忆尤深,这一散文也影响许多人把北京和秋天联系起来:在北京的止不住想印证现实中北京的秋天,而没到过北京的也多少会对前往秋天的北京旅游产生些许梦想。那么,曾经叫北平的北京,哪些地方最适合赏秋呢?抛开像故宫和香山这样人山人海的赏秋景区,这里介绍十二个相对小众的银杏观赏地,因为银杏叶的金黄和北京的底色朱砂红最配了。
三里屯与三里河
三里屯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酒吧街和使馆区,前者一到天黑就将三里屯唤醒,直至午夜从喧闹归于梦境;后者一如既往地沉寂,不但少有商业活动,连行人也分外少,这样的环境最适合你在成排的银杏树下就着落叶拍照,具体地点在东五街。
如果说东边的三里屯使馆区严肃,那么西边钓鱼台国宾馆东临的三里河路就让人颇感神秘,不过这并不影响你徜徉在这条只有秋天才吸引游人的银杏大道。别小看马路两边的这两排银杏树,它们可能是北京最早种植的银杏行道树。
两座祭坛公园
在北京的五坛中,方形的地坛没有个个建筑都那么奇特的天坛游人如织,但相比皇家气场十足的的天坛,自民国十七年就被辟为市民公园的地坛更为亲民,不然史铁生也写不出《我与地坛》这样的好文章。地坛每年都有两个热闹的时候,一个是春节前后的庙会,另一个则是银杏季。地坛西门两侧的银杏树数量很多,但当季前来欣赏“银杏染秋”的游人更多。
日坛公园比地坛公园小了一圈,但比地坛更为“亲民”,因为它是五坛中唯一免票的一个。除了每年春分文化节的仿清代祭日表演外,日坛热闹的日子就属秋天的银杏季了。日坛赏银杏胜在游人少,且分布在玉簪园、游乐园附近及南门外围健身道路等多处。
四座寺庙
南城近年历史的法源寺是北京城内年代最久的寺院,最早可追溯到唐太宗东征所建的悯忠寺。所谓“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这个中国佛学院所在地也并非一味严肃的清修地,不论夏日水缸的荷花,还是驻寺的小猫咪都会给游客带来些许情趣。一年一度的丁香诗会更让法源寺雅致了几许,而秋天寺里寺外满地的银杏落叶才让人又忆起附着在它身上伤感的历史。
相比法源寺的银杏,京郊的三座寺庙中银杏堪称秋季颜值担当,即便仅仅两株,照样可撑起一寺的秋天:门头沟潭柘寺的两株银杏树龄达上千年,东边的还是被乾隆御封的帝王树;和潭柘寺的一样,怀柔红螺寺大雄宝殿两侧的两株千年银杏树也是雌雄相对,号称寺内三绝之一;海淀大觉寺的古树上百株,但属无量寿殿前的两株银杏岁数最大,据称为辽代所植,距今已有九百多年。
四处最具人文气息的银杏观赏地
现在的北大和清华原址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因而有一般高校所没有的湖光山色,而秋季点缀其间的金黄银杏就成了一道抢眼的风景。北大的银杏分植在未名湖和图书馆等多处,但西门的四株树龄长达三百多年;清华的南门和西门有成排的银杏大道;人大的银杏大道也有两处,一处在西门内,另一处在图书馆附近。
北京最具氛围感的银杏赏秋地大概要数前海的郭沫若故居,这里曾是和珅王府花园的一部分,历经辗转成为郭沫若晚年十五载的居所。两进四合院内春有海棠和紫藤,秋季则由十几株银杏树撑起了一片古都的秋天。不过郭沫若的《银杏》一文写于年,那时的他当在重庆,应该和这里没关系。
#北京赏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99.html